李元青和李安的對話還算正常。
雖然平起平坐,但李元青會把李安當成前輩看待,也不會故意為難對方。
李安也不會讓年輕人難堪。
但身為電影節主席的呂克貝鬆則是被薑聞的侃大山給搞得暈頭轉向。
這兩人有一個共同經曆——都考不上電影學院。
呂克貝鬆被法國電影學院轟出去過,薑聞則是被北平電影學院拒之門外。
回憶起往昔,呂克貝鬆很惋惜,惋惜自己沒能上電影學院,導致自己起點比彆人低,雖然最後依舊取得不小成就,但他仍感蹉跎了歲月。不過他也是有傲骨的,功成名就之後,法國電影學院希望他能去當老師,被他嚴厲拒絕。
“昨日對我愛搭不理,今日讓你高攀不起”
薑聞則是灑脫,“看不上我那是學校的問題,怎麼能是我的問題呢?”
後麵話題主控權基本全在薑聞手裡了,長篇大論、侃侃而談。
呂克貝鬆在召集所有評委時,上來就跟李元青吐槽起薑聞。
“他的話題很有趣,但他這個人真的太能說了。”
“薑導腦子裡有很深邃的思想,並且他很有表達欲,這也是他的可愛之處。”
呂克貝鬆無奈的攤攤手。
等人全部到齊,呂克貝鬆開始主持會議。
“各位,大家雖然國彆不儘相同,但大家都是追求藝術的電影人。主競賽單元一共十七部影片,大家都至少看過一遍,有些精彩影片或許你們還看了好幾遍,既然已經對所有影片都有了足夠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投票之時能夠做出儘量公正的選擇。”
都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有些默認的潛規則不需要擺在明麵上,會前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而且,呂克貝鬆才是評委會主席,大方向得他來把握,出了問題也由他來糾正。
呂克貝鬆清了清嗓子。
“我們先從一些不重要的獎項開始。”
最先討論的是“最佳音樂獎”。
周迅其實聽不太懂呂克貝鬆在說什麼,還得李元青給她翻譯,李元青在紙上寫啥她就跟著抄啥。
見李元青寫下《河道女王》,周訊自然也寫下這個名字。
這部新西蘭電影的色調和音樂都很有特色,色調偏綠,在英國電影中很常見,時常出現的毛利人傳統音樂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野性。
呂克貝鬆見大部分人寫的都是這個名字,很乾脆利落的宣布了這個獎項。
下一個獎是“最佳攝影”。
李元青寫的是《理發師》,陳逸飛導演是畫家,所以在鏡頭裡呈現出足夠的美感。
不過,呂克貝鬆念出的電影名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