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時,劉奕菲還問起李元青。
“你想住這種老房子嗎?”
“不想,你彆看現在很多人講什麼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單就生活便利度,老房子肯定沒有咱們這彆墅來的好,而且咱們房子還能根據科技進步不斷改造。房龍買的那種老房子,你改一個試試,在那些木頭上打釘,房子價格得降一半,與其提心吊膽,還不如住咱們這彆墅,壞了就換新的,舊了就拆了重建,一點都不心疼。”
李元青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他請了阿姨打掃衛生、照顧孩子,就是為了讓自己舒適,住進老房子,自己還得伺候裡麵的木頭,怎麼想都劃不來。
《心迷宮》以563萬華幣的價格下畫,《李獻計曆險記》以“好萊塢科幻片”的名頭,在第一周拿了兩千萬華幣票房。
青奕公司給郭凡營銷的稱號是——“小成本科幻片的後起之秀”。
甚至拿當年李元青出道作品《彗星來的那一夜》做比較。
兩人都是根據一個“科學設定”從而引申出帶些懸疑色彩的故事。
郭凡和景田在《李獻計曆險記》國內路演現場蹭起了李元青的情懷。
“02年李導橫空出世,那一年我還在海南大學法學院讀大四,我沒去電影院看,隻是買了一張光碟。
我還記得那張光碟的封麵是範兵兵穿吊帶的照片,香豔談不上,但確實很吸引人。
等我看完電影,我發現李導的才華比美照更吸引我,尤其是其中巧妙的故事結果、驚豔的概念設定,讓我欲罷不能,到現在為止我看了不下二十遍了。
現在我自己當了導演,管理起一整個劇組,愈發覺得李導當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一百來萬,請來了明星、用時不超過一周,拍好了故事,你可以說它簡陋,但不能說它不完整,這份功力,哪怕讓現在的我去追趕,也得非常認真的規劃、耐心的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8歲的李導,信手拈來。”
景田補了一句。
“還順帶發了一張專輯。”
最後這句話惹來全場爆笑,現場氣氛終於調動起來了。
主持人立馬把話頭遞給景田。
景田回憶起第一次看《彗星來的那一夜》。
“我沒看懂,其實到現在我也有些地方不是很懂。
第一次看《李獻計曆險記》得劇本也是這個感覺,但好在有郭導的耐心解答,才讓我能夠順利進入狀態,完成表演。”
“以後你還會演這種科幻片嗎?”
“要看有沒有好劇本,以及好導演願意找我出演。”
郭凡連忙點頭。
“我覺得田田是很敬業的女演員,若是有機會一定會和她再合作。”
這麼多觀眾,當然要說兩句客套話。
雖然蹭上了情懷、冠名了好萊塢。
可《李獻計曆險記》在內地的口碑表現一般,不是所有光怪陸離都能被稱為科幻神作。
蹭《彗星來的那一夜》情懷的同時容易被反噬。
【李元青在02年,一點特效沒用,拍出了公認的科幻片。
郭凡在十年後,借用好萊塢特效的條件下,拍出來的電影僅是套了層科幻的片,人性探討也很膚淺,有點失望。】
豆瓣高讚評論反應了部分觀眾的心聲,這也是為什麼《李獻計曆險記》後續票房飛速下降的原因。
華國觀眾還是渴望科幻片,但不是這種簡陋的小成本而是真正的大片!
喜歡華娛,輝煌璀璨請大家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