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完成了最後的心願,心氣一鬆,與世長辭。
李元青與吳天明老先生的唯一接觸,還是在《火星救援》上映後。
老先生問田壯壯。
“你徒弟的電影為什麼那麼厲害?一天就能拿一兩個億!
當初一謀、小陳總票房拿一億多、兩億多就實屬不易了。”
他其實更想知道的是,《無極》、《英雄》這些電影的鏡頭語言藝術都比《火星救援》、《花木蘭》等電影老辣,怎麼口碑、票房都相差很多。
而且還有許多爛片,例如《小時代》等電影,拿票房也是輕輕鬆鬆,和以前辛辛苦苦才能維持製片廠的收支平衡相比,情況完全不一樣。
吳天明老先生不理解,田壯壯推脫說自己就是研究文藝片的,也沒拿到過高票房,對當下電影市場也是一知半解。
於是,吳天明老先生給李元青寫了一封信。
是的!
老先生不會使用網絡,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表現出像對待老師一般的尊重!
李元青收到信後不敢怠慢。
也寫了一封幾千字的回信,並去學校親手交到了老先生手裡,跟他聊了一下午自己對市場的粗淺認識。
就當是陪老人家聊聊天。
聊到最後老人家儘是歎息,他當然想跟上時代,可時代拋下他們時,卻連聲招呼也不打。
他對李元青說。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他的思想也影響到了張一謀。
張一謀在隨後北電的追思回顧會上,反思起近些年自己的拍攝經曆,他坦言自己被票房“綁架了”。
“當下是個被票房綁架的年代。
我們要試水,要兩條腿走路,除了有情懷,也需要有質量的商業電影,去占領這個陣地。
我也在某些報道中看到吳天明對我的批評,說得很對。我跟他見麵的時候,談了很多,但他就不談我最近十幾年的作品,我都知道。他那個人很耿直的,他一直是看不上。”
他說自己拍《歸來》,就希望能讓“頭兒”再多看自己一眼,他很在意“頭兒”的看法。
陳詩人罕見的回憶起自己拍電影的初衷!
“當年的初衷到了今天有沒有改變?”
李元青能感受到第五代導演的一種集體恐慌,從文藝時代轉型到商業時代,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人隻有一個——張一謀,其他人諸如陳詩人,都摔的很慘。
一群人從業時的理想都是當“華國黑澤明”,可真等他們掌握資源,站在頂端,上麵卻要求他們去學卡梅隆,這個彎兒太大了。
李元青也被記者問到了“票房綁架論”。
“你認同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張導的經驗總結僅限於第五代導演,對我這種成長在商業時代的導演而言,這份總結就有局限性了。
用個不恰當的比喻吧。
魚類從水裡走向陸地,它們的腮不夠適應陸地的空氣,所以他們會不舒服。
但當下的青年導演就像已經進化出肺的爬行動物,去水中遊泳是可以的,但拿水中的經驗硬套在陸地上生存是不合適的。
票房就是當下電影市場的氧氣,接受它、適應它最後和諧統一,讓好電影獲得高票房,才是我們下一個階段健康發展的目標。
一直沉湎過去,意義已經不大了。”
喜歡華娛,輝煌璀璨請大家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