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阿裡影業的員工,不需要去鑒彆固不固執,一律判定為無需接觸。
他們是比固執還要可怕的‘虔誠’,對大數據如同神明版迷信,他們腦中沒有電影製作的基礎理論,隻有對大數據的不可質疑。
和他們的溝通完全無效,就像你用科學的理論去討論上帝,信徒完全不想聽你說了什麼,隻想把你這個異端燒死!”
黃克的話把阿裡影業對馬芸、大數據無限崇拜的底褲給撕了個乾淨。
青奕係的進攻打了阿裡影業一個措手不及!
加上《擺渡人》的差評還在不斷發酵,以及票房的連日下挫腰斬,讓該片回本壓力驟增!
反映到股市就是阿裡影業的股價連跌數日。
業內都覺得很奇怪,李元青好像是把阿裡影業,特彆是“大數據理論”當成行業毒瘤一樣,非要把對方批倒批臭!
阿裡影業不會坐以待斃,此刻也得延續王家衛回應的風格,哪怕這真是屎,你們也得給我吞下去!
於是便有了一篇聲明。
【1、不喜歡並不等同於很差,尊重不喜歡的權利,也尊重說很差的自由。市場的選擇,市場說了算;
2、當彆人說不喜歡的時候,要想想怎樣做的讓彆人喜歡;當彆人說很差的時候,要努力變更好;
3、惡意評論和差評是兩回事。不客觀和有惡意也有本質區彆。於人多幫忙,於己多自省;
4、這才是我們的第一步,路還長著。】
路還長著,一部電影失利不能說明大數據製片就一定有錯,同樣也說明不了以李元青為代表的傳統製片業是對的。
李元青的電影確實很能賺錢,但阿裡影業相信,隻要摸清了大數據的規律,以後他們能批量複製李元青等人成功的奧秘,到那時,李元青再天才也不是批量生產的對手!
兩大影視公司火星撞地球版爭鋒相對,著實給吃瓜群眾看了好一頓熱鬨。
由此引申出一個話題——大數據在影視行業到底行不行得通?
阿裡的大數據在互聯網其他行業都很有效果,為什麼在影視行業的第一仗就打得這麼拉胯?
青奕公司在十二月也有一部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堅挺到十二月底,總票房已經越過了十億票房大關,兩項對比,青奕公司在這場競爭中大獲全勝。
即便很多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電影人也得承認,人家沒用大數據就是靠電影內容取勝。
噱頭再大,電影內容不行其他都白瞎,同期上映的《鐵道飛虎》都已經可以把《擺渡人》按在地上摩擦。
王家衛靠著《一代宗師》裝成的逼格,這一次的《擺渡人》又把他打回原形。
倒是童局和喇董給李元青打來了電話,詢問他是不是又想對香江那群人開炮?
這個問題很敏感!
李元青當即否認道。
“沒有,我對王家衛的意見在於不要強行狡辯電影不好看。
當初奕菲那部《獨自在夜晚的海邊》上映前,我們就和觀眾說明了,這部電影很無聊,對文藝片不感興趣的觀眾就不要進場觀影,對於觀眾的差評我們也照單全收,因為電影確實不好看。
觀眾才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國內娛樂圈明星都被粉絲捧得太高,以至於一點服務意識都沒有,我不認為這有助於華語電影質量的提高,僅此而已。”
“確定就這麼點想法?”
“對啊,我就這點擔憂,其他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