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李路、李學政等人合作時也並非一帆風順。
李元青解釋道。
“一開始,根據我們公司電視劇部門資深製片人蔣雪柔女士的估算,這部電視劇的成本大致在七千萬華幣左右。隻要不請片酬虛高小鮮肉、不在非質量投入以外額外開銷,這筆錢一定足夠,並且可以輕鬆通過版權運作回本。
所以,公司前期在監製李學政發起項目時,打給對方三千萬華幣。
確定李路導演執導項目時又打了三千萬華幣。
剩下的部分按照監製李學政的想法,應該會很容易再找幾家投資商共同承擔風險。”
多拉投資方共擔風險是行業內常規操作,就剩一到兩千萬的口子,青奕公司不需要過分霸道。
但李路卻給項目組帶來兩個壞消息。
他說起此事,臉上也有了點愧疚之色。
“第一個是,我沒想到這類敏感題材,拉投資會這麼困難。
一連談了50多個投資商,結果很不理想,大部分連項目簡介都沒看完就跑路了。
有些明明上午談的好好的,下午就變卦了。
有的更氣人,合同都簽好了,一個月後也沒見打錢,兩個月後更是直接撕掉了合約。”
李元青還補充了一句。
“即便有青奕公司作保,這些影視投資商也不願掏錢。”
李路替那些投資商辯解了一句。
“我理解那些投資商的心情,雖然有青奕公司這樣的大公司加入,可風險依然存在,投資容易打水漂。
對青奕公司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一些小的影視公司,一兩千萬的損失也很容易傷筋動骨。”
兜兜轉轉一圈,李路還是回來找青奕公司。
但同時他也帶來另一個壞消息——七千萬不夠,預算還得往上提高一到兩千萬。
那這就超過了蔣雪柔預估的“回本上限”,也就是說,這部電視劇大概率會賠錢。
李元青會怕賠嗎?
“有些經典或許當下賺不到錢乃至虧錢,但它的意義和生命力對未來的觀眾能產生深遠影響。
我當時想起《大明王朝1566》,賠點錢沒事,若真能為華國影視行業再貢獻一部類似的精品,這筆錢越虧,我就越賺!”
賺的是什麼?
賺的是青奕公司電視劇製作和投資部門的名聲,我們不會糊弄觀眾,我們支持的都是精品!
電視劇收視率、討論度水漲船高。
李元青“慧眼如炬”的名聲也越大,不拍爛片的輿論引導buff也愈發明顯,《消失的她》預售成績逐漸上漲至六千萬!
宣發明顯起到了作用!
公映時間就在眼前,青奕公司下一波宣傳也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