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戛納電影節主席皮埃爾在紅毯儘頭等著夫妻兩人。
“i,你準備何時重返戛納呢?
我不希望又是一個五年,雖然再等五年有可能等來一部經典,但對我或者影迷來說太煎熬了。”
李元青與他擁抱後承諾道。
“明年我就回來了,但願戛納依然願意為我敞開懷抱。”
“當然會!這裡是你電影夢想啟航的地方,同樣也是你震撼世界影壇之地,拒絕誰都不可能拒絕你。”
有了李元青的承諾,明年的戛納電影節看來會很熱鬨了。
今年的入圍電影裡,一部華語片都沒有,這讓前來跟蹤報道的華國記者頗感遺憾。
因此當記者逮到李元青進行提問時,毫不猶豫拋出這個話題。
“十年前,戛納電影節六十大壽時,你帶著《母親》斬獲戛納最佳導演。
十年後,華語電影卻連一部入圍的作品都沒有,這是不是說明,華國文藝電影愈發衰落了呢?”
李元青嘖了一聲。
“這兩年文藝佳作確實少了些,但這不能說明它就是衰落了。
我的看法是,國內文藝電影正在回歸正確的市場地位。
我們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這麼高的票房,大部分是靠商業片撐起來的,文藝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小了些,因而,受到的關注愈發小了。
文藝影迷終究是少數,大眾娛樂天然具備更大市場價值。
所以為了扶持文藝片,電影局牽頭組織了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未來等生態越來越健康,我相信文藝片能在更肥沃、更科學的文藝土壤裡再開出新的花朵。”
“那這一天何時才會到來,華國的電影節將來能和戛納電影節比肩嗎?”
李元青笑道。
“事在人為嘛。”
這又不是李元青的任務,說幾句客套話就行。
等眾人走過紅毯,評委們集體亮相後。
範兵兵張羅著邀請同在戛納的華語電影人聚會。
既然沒有作品參賽,就不需要避嫌,自然可以赴約。
說是範兵兵張羅,實際上她有工作,請客的事情竟然落在李辰頭上。
李元青有些好奇。
“《空天獵》這麼快拍完了?”
三月份開機,現在滿打滿算也才兩個月吧。
李辰笑著答道。
“已經在做後期了,爭取今年國慶檔公映。
還希望李導公司的電影能手下留情。”
李元青擺擺手道。
“我們公司就上兩部喜劇片,沒啥賣相的,你得去求馮導,他的《芳華》怕是勁敵,我們都在考慮避其鋒芒!”
小鋼炮吸了一口煙後笑道。
“現在全華國的導演都在想辦法避你的鋒芒,三十多億,我這輩子不知道能不能拍出這麼高票房的作品。”
花花轎子眾人抬。
李元青“欽點”道。
“我看《芳華》就不錯嘛。
你就是從文工團裡磨礪出來的,拍這種電影得心應手,大概率能成爆款哦。”
“好,借李導吉言,若真是票房大爆一定請你參加慶功宴。”
兩位大導在主位一左一右,對話好像也很和諧,但大夥好像都覺得這個場景似乎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