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說李元青是推動電影工業化的功臣。
可他應該就一部《火星救援》在工業化方麵下了點功夫,其他的項目,你能感受到其真切的變化嗎?
我是覺得他有些名不副實。
我相信現在的年輕導演裡會有比他強的存在。
比如說《夏洛特煩惱》和《乘風破浪》,這兩部電影在國產片的範疇已經非常合格了,如果非要我二選一,我會選《乘風破浪》。
因為韓涵是我朋友。”
主持人問他對於國外的電影呢。
王撕蔥喜歡《敦刻爾克》和《血戰鋼鋸嶺》。
“一個是我偶像諾蘭拍的,梅爾·吉布森我也非常喜歡。必須要選的話我會選《血戰鋼鋸嶺》,因為好萊塢也是有風向的,但諾蘭是總給大家驚喜,總是和大家不太一樣,所以我對諾蘭的要求已經非常高了,《敦刻爾克》說實話沒有比之前的作品提高,可能還稍遜一點。”
完全聊嗨了,王撕蔥的表達欲也發泄完後。
宣布扶持計劃裡,將會有16名導演脫穎而出,獲得與香蕉影業簽約的機會,並瓜分650萬的獎金。
初選的作品都是二十四分鐘以內的短片。
650萬華幣現金池也不算吝嗇。
這場發布會在業內沒引起多少水花,還是那句話——真挖掘人才再說。
但在微博引起熱度不小。
因為王撕蔥實際上diss了業內三位大導。
第一個是王家衛,批評他不專業。
第二個是李元青,批評他水平下滑,拍了演了不少垃圾片。
第三個是小鋼炮。
小鋼炮認為是垃圾觀眾導致垃圾電影泛濫。
王撕蔥則批評華國電影界儘拍垃圾片!
網友感歎,剛殺入電影行業就一挑三,不愧是王大少。
陸洋忙著籌備電影慶功宴,而且他不認為自己有實力硬剛王大少,再說人家的目標很明確是衝著李元青等大導而去,他這種小卡拉米何必回應呢,估計人家都不會搭理。
李元青和劉奕菲安排好了行程準備回國,此刻也沒有時間回應這件事。
那就隻有陳曦認為不能對這件事坐視不管。
她在個人微博回應道。
【借用元青之前的比喻,觀眾是食客,導演是主廚,電影就是主廚指揮下做好並端給食客的菜。
食客有權力對菜品提出意見,破口大罵都沒有關係,不合你們的口味,是我們的問題。
但我要澄清幾點。
第一,元青演《繡春刀》不是因為上癮,而是為了扶持新導演。
陸洋想拍武俠電影,但武俠電影沒落是客觀現實,想要讓這個係列煥發生機,隻有李元青憑借個人魅力才能將其救活。
救活了《繡春刀》,培養出一個能拍工業化電影的陸洋,這個決定非常值!
第二,元青對華國電影工業化的貢獻有目共睹!
從他第一部長片《彗星來的那一夜》開始,他就在奮力學習好萊塢先進電影工業化經驗,因而有了第一部華美合拍的特效大片《超體》!
這部電影是2005年拍攝,2006年全球上映,宣傳活動我有全程參與,可以說,哪怕過去了十一二年,國內依然隻有少數幾部電影達到了《超體》當年的特效工業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