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在《去有風的地方》中,難以掩飾的愛意和興奮,也成了網友熱議的話題。
【三十歲的劉奕菲魅力這麼大嗎?
簡直快要把李元青迷的找不著北了,都不敢想拍完戲後,他是怎麼和劉奕菲恩愛,可能每一天都很快樂吧。】
突然漲起來的爆點,讓蔣雪柔都有點摸不著頭腦,這種話題該加熱嗎?
再炒下去,李元青的表情在網友口中就不是愛意,更像是猥瑣和油膩。
可關鍵是,網友的形容很貼切啊。
李元青真的被迷成狗了。
蔣雪柔哭笑不得的給李元青彙報了一次。
李元青雖然很無語,但還是允許網友這麼議論他。
“就當是個樂子吧,不必太過緊張。
你們可以把宣傳重點放在文旅,最好突出電視劇的現實意義,拉動了多少旅遊,炒熱了多少景點。”
就算李元青不說,當地政府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互聯網平台隨即出現大量“種草”文章、短視頻等。
“種草”相關的熱搜讓位了對劇本身的討論。
而“種草”的花樣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常規的影視劇同款穿搭外,同款拍攝地、同款民宿、同款美食、同款歌單均能成為“種草”項。
在網友的評論中,《去有風的地方》又被戲稱是“劉亦菲旅遊vog”、“雲南大理宣傳片”。
由此也引發了關於影視劇定義的討論,甚至有網友認為這不算是一個“劇”,是“劉奕菲個人的旅遊慢綜藝”,或者是“劉奕菲兩口子蜜月日記”。
避免刻畫貧窮和苦難,回避人際關係的嫉妒與猜疑,鏡頭前隻留下認真勞動努力生活的人。
通過濾鏡化的農村日常,為一二線觀眾關於鄉野生活的烏托邦想象。
陳曦看著電視劇這麼高熱度。
建議將《小森林》上下兩部重映。
“女主角都是奕菲,內容都是對田園生活的美化。
而且你不知道,各個視頻平台上,類似種地做菜的視頻播放量都高的嚇人。
特彆是你的《小森林》,很多人模仿你當年的風格成為百萬乃至千萬粉絲級博主。
總不能讓盜版勝過正版吧。”
並且,今年正好是《小森林》公映十周年,這份情懷既然允許各大博主承接,正主憑什麼不能吃?
李元青覺得陳曦這個想法還真可以。
“就在今年三月份吧,上旬重映《小森林》夏秋篇,下旬重映冬春篇。
也彆浪費什麼宣發,電視劇已經賣出去二輪三輪,光靠小屏幕就足夠吸引熱度了。”
這邊剛定下《小森林》重映計劃。
那邊,人民網便發文稱讚《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一座城!
【近日熱播的《去有風的地方》,以前所未見的聯動力度為當地旅遊添了一把“火”。
該劇以大理作為主要取景地和故事發生地,將當地的風景、美食以及非遺技藝都融入劇集當中。
尤其是充滿了田園詩意的鄉村生活,讓觀眾的心都迫不及待地飛去了雲南,一邊熱情追劇,一邊搜索旅遊路線。據某旅遊平台統計,自《去有風的地方》開播後一周,雲南相關內容搜索量暴漲,“大理”搜索量增長近兩倍,“沙溪古鎮”增長超十倍。
與此同時,該劇還帶動雲南美食登上了熱搜,讓過橋米線、鮮花餅、包漿豆腐等在購物平台上銷量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