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很感謝藝術聯盟對電影的支持。
但在後續北影節論壇上,部分評委認為“未來是合拍片的天下”沒有獲得陳曦認同。
“評價電影最重要的標準是能不能讓所有人作為普通觀眾更好地欣賞它。
合拍片在這方麵是有缺陷的。
除非融合的很好,否則合拍片對兩國觀眾都可能是災難。
我們青奕公司內部也進行過很激烈的討論,合拍片是否值得推廣。
元青認為,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特彆是要關注世界思潮。
當全球化聲浪高漲,傲慢如美利堅人也願意欣賞一下異域風情,於是便會有《花木蘭》等優秀作品誕生,它在全球都能收獲高票房。
但當今思潮和多年前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極端保守主義、地區主義正在抬頭。
他們不再對他國文化產品產生濃厚興趣,繼而部分合拍片便出現票房不佳的現狀。
未來,我們預測合拍片會走入低穀,而非壯大。
大勢麵前,我們這些電影人也顯得很渺小。”
陳曦的發言未能出現在論壇總結陳述文章裡。
編輯也不知道怎麼改。
在“北平國際電影節”的場合說著“國際化”會遭遇挫折,哪怕是事實也不能這麼直白露骨。
北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在致辭裡已經定調。
【合拍在當下全球電影業中已成為一個潮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整合國際資源,例如各國的優秀電影人才、技術、製作能力、市場等。
各國影人能攜手打造更多兼具亞洲文化特色與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影片,在世界電影市場上創出佳績。】
陳曦真是公然“唱反調”。
而且下一個環節就要隆重推出“華國出品攜手國際製作”的製片模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由華國公司全程操盤,主控項目的開發孵化、投資製作及全球宣發策略。
在啟用華國演員的同時,力邀世界知名導演領軍的國際製作團隊,在創意和工業化製作流程方麵保駕護航。
陳曦看見《天火》海報那一刻,就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發言在論壇上無人應和。
這部《天火》英國導演西蒙·韋斯特執導,王學圻、昆淩主演,曆時五年孵化、180天籌備,拍攝時彙聚了來自17個國家的551位電影人!
片方現在隻想聽好話。
其他不好聽的實話就暫時屏蔽。
最後,陳曦隻能溜達去“青年電影人培養計劃”。
這個計劃本是中影主辦,華藝和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聯合承辦。
現在華藝已經事實衰落。
陳曦想代表青奕將該項目接過來,為華國青年導演投入添磚加瓦。
陳曦以青奕公司為例。
將青年導演們比作“推動器”。
“元青當然很厲害,在一段時間內,青奕公司年盈利50以上都是元青一個人創造的。
但當旗下諸多青年導演紛紛嶄露頭角。
元青在這方麵的占比就在逐年減少,最低一年降至20以下。
是公司所有導演一起推著青奕向前進。
希望有機會投資在‘青年電影人培養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劇本和短片。
青奕公司會給予青年電影人培養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你們承載著華國電影的未來,在你們身上投資,青奕公司向來很大方,投資了你們,就是投資了未來!”
喜歡華娛,輝煌璀璨請大家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