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號。
龍龍活蹦亂跳的返回北平。
一周的體驗,除了幾次犯困以外,其他作息對元氣滿滿的小孩子來說真不算什麼。
在飛機上睡幾個小時,也能生龍活虎。
於是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後,坐在書桌前寫下這周最後一篇日記。
【2019年10月7日晚七點。
順利回到北平,體驗了爸爸媽媽作為明星的一周。
全國到處飛,基本就是出現在影院或者大學裡,剩下的行程不是在酒店就是在路上。
很多城市的景點也沒有時間去玩。
有一點辛苦。
爸爸媽媽在上台後,就得保持微笑。
下了台,爸爸媽媽的笑容少了許多。
麵對龍龍會笑,其他時候都不怎麼說話。
爸爸比媽媽要忙,好像又有新電影要拍。
我問爸爸,有媽媽參演嗎?
爸爸說,新電影是部男人戲,媽媽出演不合適。
那為什麼不給媽媽準備一部女人戲呢?
爸爸摸著下巴,想了一會兒才說。
歇下來就給你媽媽寫一部。
結果媽媽不樂意了。
“老娘都忙幾年了,讓我歇夠再說。”
媽媽歇下來也行,免得上班這麼辛苦。
但媽媽請不要來監督龍龍學習,因為龍龍上學也很辛苦。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沒了爸爸在一旁監督,李曦瑤小朋友的文字明顯更大膽了。
就是不知道等劉奕菲閒下來看見女兒的文字,會是怎樣的感受。
或許會動惻隱之心,用新作業來填補女兒的擔心。
國慶假期最後一天,《我和我的祖國》與《中國機長》都收獲超1.6億華幣,後者更是成功突破二十億!
今年國慶檔大盤達到曆史最高值!
近四十五億華幣!
去年這一數據僅十九億。
前者是後者兩倍還要多!
在票房成績創新高的同時,今年三部主旋律電影,有兩部表現非常優秀!
這其中也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於是《中國電影報》正式發文。
<商業與主流價值觀完美結合——主旋律題材邁入3.0時代!>
在新中國成立早期,拍攝的革命曆史題材《南征北戰》《上甘嶺》《英雄兒女》《鐵道遊擊隊》《渡江偵察記》都屬於為主旋律範疇內的影片類型,一定程度上也為後續的誕生做好了準備。
而1989年出品並實現全國大規模放映的《開國大典》便成為這一階段主旋律題材電影的經典代表作。
當年適逢新中國成立40周年,觀眾們的觀影熱情空前高漲,讓其收獲了在當時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1.7億!
自此,主旋律電影正式邁入1.0時代。
進入千禧年之後,國內電影市場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也開始全麵升級和轉型,這一時期對於電影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其中,以2009年上映的《建國大業》,集結了數百位明星的國慶60周年獻禮之作,首次將主旋律題材與商業模式進行結合,可謂是揭開了中國主旋律電影曆史性的新篇章!
順利讓主旋律電影進入2.0時代。
2.0時代,主旋律電影嘗試與更多題材進行融合,在呈現主旋律精神的同時也強化了商業形態上的表達,使其更具傳播屬性。
但在市場上,單位包場客觀存在。
且,這些電影想要盈利,前提是明星低片酬乃至零片酬出演,極大壓縮成本後,才能憑借票房實現回本。
數據很好看,業績很實在。
卻不符合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