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農業廳的指示和構想,是讓鄉民自己建大棚。
不過老百姓對此的熱情,卻是一點都不高。
理由很簡單,一沒經驗,二沒錢!
大棚可不是種白菜,就算剛會跑的農村伢子,也知道該怎麼養苗、栽秧收割等流程。
起碼得懂得掌控大棚裡的溫度,濕度,啥時候掀棚,啥時候蓋棚等“技術活”。
當然。
上麵會派大棚種植的專家,來教學這些。
關鍵還是得花錢!
以一個占地666平米的大棚舉例,就得需要草苫子、薄膜、土坯、紅磚、竹篾等等材料。
按照當前的物價,建造一個666平米的大棚,至少也得一千多塊錢。
這還不包括蓋大棚、育秧、栽苗、日常澆灌打藥、收割等等人工。
再說了,沒誰保證種大棚就肯定能賺錢。
鄉民沒啥積極性,這才讓郝仁貴等人抓住了機會,征地2222畝,騙取了巨額補助。
大棚種植對於錦繡鄉來說,那就是一種痛!
現在。
李南征卻說,要重啟錦繡鄉的大棚計劃。
王道吉本能地反對,也算是正常。
李南征的反駁,卻讓王道吉有些下不來台。
瞪眼:“李副鄉長,你這話說的,就顯得你多能似的。”
“王副鄉長,你說的沒錯。”
李南征也不客氣:“單從抓全鄉農業這一塊來說,我還就是比你能了。”
“嗬嗬。”
負責治安的副鄉長張文博,冷笑了下:“大話誰都會說。如果不用負責的話,我也敢說來抓農業口的話,我能為錦繡鄉提供三千個崗位,確保每個崗位上的鄉民,月薪至少也得兩百。”
負責財政的副鄉長王雲鵬,也淡淡地說:“牛好吹。但每個大棚所需的至少一千塊,可不是從地裡長出來的。”
“好了。”
眼看李南征就要被幾個副鄉長圍攻,董延路及時敲了下桌子。
皺眉說:“南征同誌還沒說完他的工作計劃,都吵吵個什麼勁?”
鄉政府的一把手說話了,而且明顯是在偏向李南征,王道吉等人也就閉上了嘴。
“董鄉長,我是這樣計劃的。”
李南征也端正了態度,開始作彙報:“一個月後,那片荒地將會被收拾出來。按照二比一的比例,修建大約六百個占地麵積、為兩畝地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