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整個木屋營地都沸騰起來,所有老師和學生都早早地到大堂吃過早餐。
傑西卡雖然饞,但是也害怕,昨晚就沒敢摸到秦漢恪的小木屋裡去,否則今天無法出發的人員又要多一個。
所有人都背齊了裝備,因為昨晚就得到了消息,今天將會在船上待上差不多一天的時間。
還多了一些本地的搬運工用來搬運科考隊的一些重要裝備。
依然是運送大家來木屋營地的狹長快船,這種船在河麵上的速度非常快,如同水上高速巴士一樣。
沿著滔滔的河水不停地逆流而上,大家連午餐都是在船上解決的。
醃魚肉加特色的玉米餅,也讓大家在船上吃出另一種風味來。
一直到下午3點,船隊才停靠在一處野外的簡易碼頭。
塔圖圖和諾阿瓦身為向導率先走進了密林。
接著是本地的搬運工把相對沉重的設備和裝備背著或抬上岸。
學生們集合後,也背著大背包踏進了密林。
在幽靜的叢林中行走了大概半個小時,眼前終於出現一片人為開辟的開闊地帶。
在開闊地帶的邊緣還用原木釘了不少防護欄。
今天的宿營地就安排在這裡了。
凱爾少校的人手分散開來,一半人在營地外圍紮帳篷,一半人在營地周邊設置警戒裝置。
他們需要擔負起整個營地的安保工作。
雇傭的本地土著搬運工人數有二三十人,他們也在營地一角快速地搭建起簡易的帳篷。
搭好帳篷之後,他們竟然還有餘力分出大部分的人手走入密林,看樣子明顯是去采集食物補充日常的消耗。
學生們都忙碌地撐起了自己的帳篷,每位教授也都熟練地把帳篷撐起來。
常年在野外科考的他們,比大部分學生的生存經驗都要豐富,搭帳篷這種事情簡直是輕輕鬆鬆。
以秦漢恪的速度,帳篷很快就搭好,所以在其他人還在搭帳篷的時候,他已經背著一個小背包,在營地一角找到了向導塔圖圖。
見到秦漢恪過來,他笑眯眯地在包裡摸了幾張長橢圓形的葉子遞給秦漢恪。
植物學專業的秦漢恪,一眼就看出這是古柯葉,對於本地土著來說,他們習慣於嚼這個東西用來提神。
秦漢恪擺擺手拒絕了,這玩意提煉好發貨給英國佬和美國佬就行,曆史的回旋鏢總會鏢在正確的人身上。
他向塔圖圖表達來意,希望在天黑之前,讓塔圖圖帶著在附近走動走動。
主要是科考隊有嚴格規定,一旦進入叢林,在沒有向導或安保的帶領下,不允許學生擅自走入叢林中。
秦漢恪一方麵是借著塔圖圖先行熟悉叢林的環境,另一方麵也是看看營地周圍有沒有什麼值得一探的地方,可以晚上來看看。
先去和克拉克教授打了聲招呼,答應了克拉克教授不離開營地1公裡範圍的要求。
秦漢恪就和塔圖圖離開了營地往雨林的更深處走去。
雨林的地麵都是厚厚的落葉層,表層乾掉的葉片在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音。
沒走多久,塔圖圖的腳步聲就輕不可聞。
秦漢恪觀察了一下,塔圖圖在以一種略顯怪異的姿勢前行,看來是為了努力消弭走路的聲音,這是千百年來亞馬遜土著在狩獵中摸索出來的實用步伐。
同時塔圖圖的行為也提醒了秦漢恪,踏入雨林,危險就無處不在。
於是秦漢恪觀察了一下身周一米範圍外,死活近不了身的蚊蟲,身為修仙者可以再謹慎一點,把範圍擴大到2米好了。
腳下微微抬腳,步伐變得飄忽起來,讓走在前麵不時回頭的塔圖圖都有些驚訝。
這種是他無法理解的能力,也讓他眼中的秦漢恪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一路上,塔圖圖在給秦漢恪講解著叢林中,如何判斷哪些路是由大型動物走出來的可以走,哪些路要注意落葉下有可能並不是陸地,而是沼澤。
塔圖圖講的很多東西和凱爾少校有略微的不同。
因為凱爾少校掌握的,是基於現代化的各類裝備開展的野外生存,而塔圖圖掌握的,是亞馬遜印第安人千百年來,即使孤身一人在原始雨林裡也能生存下來的技巧
塔圖圖講得很認真,秦漢恪也學得很認真,短短不到一公裡的路程,他已經掌握了很多野外生存要注意的事項,學習速度讓塔圖圖都有點懷疑人生。
兩人默契地一前一後地在雨林中無聲行走,還要不時避開那些有毒的或有刺激性的植物。
兩人繼續走了10分鐘,忽然聽到前方傳來嘩嘩的水流聲,顯然前麵有一條河流經過。
塔圖圖做了個動作讓秦漢恪離開那個方向。
走遠了之後塔圖圖才告訴秦漢恪,在雨林中行走一定要儘量避開水流。
因為不光水中藏著無儘的危險,河岸邊也是大型猛獸出沒的地方。
隻要是動物都要喝水,猛獸就會隱藏在河邊等待著這些前來飲水的動物。
兩人正說話間,遠處的草叢和小樹一陣搖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