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公司,葉槐照常上下班,每天看看盤,再學習學習投資知識。
記憶裡有原主的金融知識,也有劇情中哪些股會漲會跌,什麼時候跌停漲停,她心裡都有數。
還不是進場的好時機,葉槐在等。
公司除了招了葉槐還有兩個新的基金經理,其中一位是跳槽過來,有7年基金管理經驗,年化回報率將近二十,實力強勁。
還有一位雖然剛轉型為基金經理,但是有五年的證券從業經驗,葉槐跟這兩位比起來太過年輕,也太過稚嫩。
分到她手裡的管理規模就小很多,隻有十幾個億。
看上去特彆多,但是跟其他人一兩百億相比就少很多。
不過規模小,操作空間也大,不管是投大盤股還是小盤股都可以,投資一個或者多個行業都可以,相對其他大規模的基金經理,葉槐反而是最自由的。
不用顧慮太多。
再加上她手裡的產品回報率已經低的不能再低了,就算繼續虧下去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不是付連笙沒有照顧她,而是他希望她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小規模不容易出大錯,想讓讓她慢慢積攢經驗。
對方的好意,葉槐自然領情,不會有彆的想法,隻是覺得無奈,又覺得有人護著的感覺還不錯。
每天看看盤,參加參加路演,再開開會,葉槐整個人顯得特彆鹹魚。
跟她一同入職的兩個人,已經大刀闊斧開乾,她仿佛真像是進來混吃等死的。
葉槐不急就算了,眾人猜測也許是能力不行,但是老板之一的付連笙居然也不著急,還跟葉槐有說有笑的。
有人就懷疑兩人關係匪淺,葉槐是關係戶,進來玩玩的。
有了這個猜測,眾人心裡有意見,卻不再多關注她,還是自己的業績比較重要。
“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彆管彆人說什麼,不過,你有什麼計劃?”付連笙看不透葉槐。
以前對方的想法還能從操作手法上分析出來,現在他是真的看不透自己這個小師妹。
耐不住心裡的疑惑,發問。
葉槐轉動麵前的咖啡杯,淡淡吐出一個字。
“等!”
“等?”
“對!”
付連笙聳聳肩,不懂她在等什麼,再多的話葉槐便沒有再說。
直到三天後,杭順藥業股價暴跌,下跌趨勢沒有任何減緩,眼看著要跌到底,眾人猜測恐怕還要繼續跌下去。
作為當初的明星股,杭順藥業曾經最高漲到一百多,如今一路下跌,簡直驚呆眾人眼球。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兩個星期,在此期間,葉槐買了黃金期權,還有零零散散其他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