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遇安走了,這一走,就錯過了兩人的婚事。
中秋前夕,兩國交戰,戰火愈演愈烈。
趙無畏到底年紀大了,一個不小心被敵軍設計圍困,沈遇安帶兵前去救援,卻被人出賣,兩人下落不明。
消息傳回京都,卻不知怎麼的變成沈遇安是永國奸細,是他將軍情透露給敵軍,才會導致趙將軍在與永國敵軍大戰的時候,被人埋伏。
眾人不相信,卻從沈遇安的營帳中搜出眾多與敵國通訊的信件,將他錘死在通敵叛國的罪名上。
陛下震怒。
沈遇安是從長公主府出來的,朝中不少人因此懷疑,長公主是否也知情,還是說,通敵叛國的人是長公主。
因為水患和崔家的事,葉槐抄家手段殘忍,很多人對她是又恨又怕,尤其是朝堂上官員許多都是相互牽連,葉槐抄家,動了不少人的利益。
如今出現這個事,不少人開始蠢蠢欲動,彈劾葉槐。
南陽帝不信,但外麵不知什麼時候,有了關於葉槐通敵的傳言。
謠言愈演愈烈,但是沒有證據,南陽帝聽說後,發了好大的火,卻也堵不住悠悠之口。
還是崔時建議,讓長公主暫時待在府中,等查明真相,找到趙將軍和沈小將軍再做決定。
而南陽帝再三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他的這個建議。
聽宮裡的人傳話說,太後怒斥南陽帝,兩人鬨得不歡而散,罵南陽帝連自己的親妹妹都不相信,簡直是昏聵。
南陽帝就算再孝順,被自己母親指著鼻子罵,還是動了怒,甩袖離開太後宮中。
而此時的葉槐正跟林先生在院子裡下棋,如意抹著淚,跟她彙報這件事。
“主子,沈公子失蹤的地方,隻發現了這個。”
半塊鴛鴦玉佩躺在如意的手心,玉佩上染上褐色血跡,沁入玉石之中,邊角處還缺失了一塊,像是被刀劍從旁邊刺中,蹭掉一塊。
從玉佩的外表,在場的人已經能夠想象出玉佩主人應該是受了傷,就是不知道傷的重不重。
葉槐麵無表情,手頓了一下,緊接著將白玉棋子放在棋盤上,淡淡開口:“承讓,林先生。”
林先生停手,瞥了一眼玉佩,又打量葉槐的神情,開口:“殿下,崔時此人有異心。”
是啊,異心。
崔夫人還在她手中,崔時卻根本不管夫人的死活,背叛了她。
明明劇情中,他對自己的夫人一往情深,就算崔夫人被原主陷害玷汙,依舊沒有嫌棄。
如今,崔夫人大著肚子,他卻一點都不擔心妻兒會出事。
是篤定葉槐不會傷害崔夫人,還是說,真變冷血了?
不過,也不算背叛。
畢竟崔時從未答應過效忠她,不是嘛。
葉槐坦然,不在意崔時的變化,對於沈遇安的失蹤,也一點都不擔心。
林先生本來還擔心葉槐的處境,見她老神在在的模樣,便知道是他多慮了。
“殿下早有安排,臣就放心了。”
“崔時畢竟是崔家的人,殿下與陛下既往不咎,重用他,沒想到他卻......”林先生跟崔時共事過,還是很欽佩崔時的人品才華。
“世家大族,自古如此,臣早該替殿下想到。”
林先生十分懊悔,崔時與崔家的關係再不好,但他從小到大,因為是崔氏,還是或多或少得了不少的好處。
特彆是在科考上,參加科考,不僅僅是報名就行,還需要有人引薦,而崔時天生就是清河崔氏的人,就算關係再生疏,家裡再落魄,隻要姓崔,就能比其他文人走的更容易一些。
崔家倒台前,他沒有發覺。
但是倒台後,恐怕察覺到,崔家對他的影響。
就算他與長公主府牽扯上關係,卻也有少不得被人議論排擠。
文人最好麵子,也是最喜歡嚼舌根,有時候說的的話可比村口長舌婦說的話還要難聽百倍。
崔時太過稚嫩,自然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