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塔坎爾,或者說奈塔坎爾山脈。
古老的山之部落在此出現,原始的山之國度由此誕生,卻又因為阿爾比昂的建立,被帶入與原始不同的另一種殘酷之中。
這裡原本也算流放地,和舊奧匈尼亞不同的,也許是地形,以及那意外發現的富饒——
無數的礦藏,無數的貴金屬。
煤炭、鐵礦、黃金……哪個不是那些牟利者不希望據為己有的?
所以,就算是聖教也顧不得什麼表麵工作,同樣明目張膽覬覦此地。
靠近南部山脈邊緣的一座小鎮裡,人煙稀少,所見的鎮民除了上了年紀的人,便隻剩下屈指可數的孩子。
……大人們早就走得差不多了。
曾經,一些公司以“援助”為借口向他們拋來橄欖枝,宣稱“給予高薪工作以進行地方經濟扶持”,帶走了一批又一批年輕力壯的人。
然而,每一批都杳無音訊,再也沒回來。
後麵是有個人死裡逃生,這才將真相傳到了外界:
他們被囚禁在礦區,連奴隸都不如,人死了就丟進焚燒爐,吃的隻有那些駐紮站點的廚餘泔水,幾乎誰都生了病,誰都吊著一口氣,幾乎是在死亡邊緣徘徊。
據那人透露,這之後,他們便要將老人和孩子也一並下手,防止消息外泄的同時,也正好填補他們那不斷死亡的生產工具。
若不是這件事傳出去很遠,為時已晚,恐怕這座村鎮就要跟一些也許已經不在的聚落一樣,等到被外人發現的時候,早已被悄無聲息屠殺,僅剩骸骨與空村,說不定還有遊蕩的邪魔。
無數雙眼睛盯著奈塔坎爾,但也僅僅是盯著。
就好像帶上一層虛偽的皮囊,那些迫害就不是迫害似的,令人作嘔的勢力們自以為是地表演著、裝模作樣著……但現狀仍舊沒有本質的改變。
絕望,在這座山脈間蔓延,永無儘頭。
他們何曾不想逃離,可是離開這裡,他們能去哪兒?
這片大地對他們而言早已重歸殘酷的命運,希望遠去,眾群緘默,似乎一切都已注定,崇高的埋沒也許是文明的必然。
悲觀,但現狀的確如此。
而且,不隻是那些大勢力,還有一支支來曆不明的傭兵、采礦隊之類的人結群而來。
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畢竟沒人監管,也沒誰會去製裁他們,而這裡的人,就連反抗這些土匪都無能為力。
——這裡的人甚至湊不出一把弩和一支箭。
似乎是命運的玩弄,他們被迫在此苟延殘喘,卻又不讓他們安穩地苟且,折磨到絕望成了常態,愁容成了彼此顧盼麵容時第一捕捉到的情緒。
那是無可奈何的絕望:
孩子麵黃肌瘦,老人骨瘦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