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死你這個狗賊!是你引誘我犯罪!是你害我身敗名裂!...”
...
【在趙高等三人封鎖了消息之後,為了避免後患,便以秦始皇的名義,下達詔書,命扶蘇和蒙恬自殺。
當使者將詔書送到上郡之時,扶蘇看過詔書之後,哭泣著回到屋內,就要拔劍自殺!
當時,蒙恬急忙勸扶蘇說:
陛下如今在外巡遊,還沒有立太子。我領著三十萬大軍在這裡,陛下又把你派來監督,這是將天下安危的重任交給了你。
現在就來了一個使者,你就要自殺,你怎麼知道這其中沒有陰謀詭計呢?我建議你立馬重慶請示,要真是陛下的意思,你再死不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扶蘇說:父親要兒子死,還請示什麼?
接著,他直接自殺了!
蒙恬沒有阻止得了扶蘇,也放棄了反抗的念頭,任由使者剝奪自己的兵權,關押在了陽周。
當然,後世也有人猜測,秦始皇的遺詔可能並不是立扶蘇為太子,理由就是扶蘇的母族很可能是楚國的,再加上扶蘇那迂腐的性子,可能會導致外戚掌權,另外就是秦始皇非常喜歡小兒子胡亥,時常帶在身邊。
但大部分人都不認可這種說法,因為雖然秦始皇沒有立太子,但是把一個皇子,還是長子和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放在一起,要不是有那意思,不怕到時候搞出內戰嗎?
後世的皇帝,哪怕是麵對太子,都不喜歡太子和手握重兵的將領走得太近,擔心自己提前退休,當然,這也占了後來人看多了曆史事件的緣故。
不過,即便是秦朝,沒那麼多後來的曆史經驗借鑒,但秦始皇這麼安排的意思,絕大概率也是有意扶蘇的。
至於喜歡小兒子扶蘇,喜歡歸喜歡,但秦始皇貌似也沒有給胡亥安排什麼重要的職位去曆練他啊。
看看唐太宗李世民,雖然說比較喜歡李泰,給了李泰很多的恩賞和權力,但從史料來看,也並沒有想要換掉李承乾的意思。
隻不過是李承乾自己頂不住壓力,整天挨李世民的批,以為李世民想換李泰上,崩潰了,選擇了造反。
話說,這些皇帝在駕馭臣子的時候,都知道恩威並施,咋養兒子就不知道這個道理了呢。
隻有恩,沒有威,臣子的尾巴怕是翹上天;隻有威,沒有恩,怕不得早晚背後來一刀。
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如果隻知道一味的打罵批評孩子,卻因為擔心孩子驕傲自滿,該表揚的時候不表揚。
這樣搞的結果,大概率隻有兩個,一個是十分的自卑怯懦,一個就是自卑到了極點之後徹底反彈成為反社會人格。
如果隻是一味的表揚,而從不批評教育,那基本也隻能養出一個無法無天的廢物紈絝。
說遠了,回到扶蘇身上。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秦始皇可能一直幻想著長生,加上扶蘇尚未成長為他滿意的接班人,因此一直未立太子,直到發病,來不及立遺詔就死了。
當然,其實有沒有遺詔都不重要,大部分人都認可遺詔是立扶蘇,至少從當時的安排來看,秦始皇所有的兒子裡麵,就隻有扶蘇身上擔著重任,而且趙高李斯等人要除掉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扶蘇。】
...
“啪~~”
秦朝,扶蘇的臉上忽然就挨了兩個耳光,他一臉委屈的望著秦始皇。
“父皇?”
“你這個混賬東西啊,你怎麼就那麼愚蠢啊,朕的安排你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嗎?就那麼輕易的自殺,連想要反抗的心思都沒有,你真是個不孝子啊!”
秦始皇說著又狠狠的給了扶蘇兩個耳光!
扶蘇趴在地上,痛哭流涕道:“父皇,兒臣知道錯了!是兒臣沒有理解父皇的苦心。”
...
唐朝,李世民本來隻是看客心態,畢竟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的好奇心,最多就是可以當場用來教育兒子臣子,最後再試試看能不能搶個人過來。
結果,這下子知道了李承乾的事情!
當然,李承乾造反之事,他之前在天幕看過,但沒有細節。
如今知道了,李世民徹底的懵逼在了原地。
李承乾跪在了地上不停的說自己絕對不會造反。
群臣全都低著頭,生怕被牽扯進去!
“唉~~算了,都是朕的錯!”
喜歡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請大家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