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為先鋒,帶領四千先頭部隊,行了幾百裡,撞見了匈奴左賢王四萬大軍,雙方激戰兩天,漢軍死傷過半,匈奴軍死傷數量相當。
這時候,張騫才帶著主力部隊趕到,匈奴人認為不能取勝,便引兵退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另一邊,霍去病這一路,公孫敖帶著部隊迷路了,沒能在規定時間和霍去病的隊伍會合。
戰後,張騫和公孫敖都因為失期之罪,交錢免死,貶為庶人。
而李廣因為功過相當,沒賞沒罰。
這一戰,也是後世許多人的談資,很多人都笑談,說是把西域都走了個遍的張騫遇到“迷路候”李廣,也得迷路。】
...
“什麼?這李信的孫子還是曾孫?怎麼這麼衰啊?”
秦始皇有些無語了,想當初,他也是被李信坑了一把大的。
函穀關,李世民臉上毫無表情。
...
漢景帝時空,漢景帝鐵青著臉,道:“李廣,你怎麼...”
漢武帝時空,漢武帝:“李廣,難道真的是因為...”
...
“莫不是飛將軍真的是被黴運纏身?”
“張騫走遍了西域都沒事,怎麼跟李廣一起行動就出事呢?”
...
曆朝曆代,許多的有點文化知識,聽說過李廣事跡的觀眾,都在議論紛紛。
...
【按照史料記載,是張騫失期,以至於李廣在陷入重圍之時得不到及時的支援。
不過,有人認為覺得是李廣輕敵冒進,和主力張騫部脫離太遠了。
但是,不說這個,僅從李廣所部在遭遇了匈奴軍之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李廣的問題。
按《史記》說法,當時漢軍是很慌張的,是李廣沉著冷靜,命令李敢衝擊匈奴包圍圈,李敢倒也是勇猛,衝破了包圍圈之後,又斜著再衝回來,這才使漢軍安定下來。
然後李廣命令隊伍結成圓形陣勢血戰匈奴。
由此可以看出,李廣帶的兵,那紀律是真的有點不行。
對比一下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
按照司馬遷說的,霍去病很狂,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他出征之時,還要帶各種美食,廚子,出征回來繳獲的給自己吃的精米和肉壞了扔掉都不分給士兵。
但是,霍去病治軍嚴格,有功就賞,有過就罰,隻要能立功,就能升官。
所以他的士兵,雖然隻能看著將軍吃肉,自己啃乾糧,但是打起仗來一個個都嗷嗷叫。
而李廣倒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但是對士兵的要求也很低,以至於紀律散亂。
衛青則是謙虛謹慎,禮賢下士,對士兵也能同甘共苦,但是治軍同樣嚴格,所以他的隊伍也很能打。
再看看曆史上的那些名將,吳起能幫士兵吸毒瘡,但治軍非常嚴格。
嶽飛能親自給士兵包紮傷口,但要是有人違反軍紀,必定嚴懲。
還有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漢文帝隻是看到了他的軍營就斷定這人能打!
還有其他無數的名將,幾乎在治軍方麵,都知道要嚴肅軍紀,令行禁止。
就像現在的一些公司的團隊,領導和下屬親近,打成一團,這樣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因為親近,而在下屬犯錯的時候不忍責罰,久而久之,團隊必出問題。
而有些領導,雖然不喜言笑,對下屬十分嚴格,但若是下屬的功勞被彆人弄走,他也能據理力爭,給下屬搶回來。這樣的領導,多的是人想跟。
所以,要帶好兵,一要賞功罰過,紀律嚴明,二要讓士兵知道跟著自己混能立功受賞,這樣,還有什麼兵是帶不好的呢?
因為《史記》和大唐王朝的緣故,很多人為李廣難封感到惋惜,但說實話,漢武帝其實是給了李廣機會的。
就是那第一次四路大軍出擊匈奴,四個將軍,每一路都是一萬人,不管是李廣運氣不好,還是其他原因,但他就是錯過了這次機會,而衛青抓住了機會啊。】
喜歡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請大家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