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那時才當了24年的皇帝,後麵還有30年,要說變得昏聵也就是那最後差不多十年的時光。
這時候的漢武帝,還正準備擼起袖子再大乾幾場呢,有毛病才自毀長城。
藍玉那麼狂,都狂到沒邊了,朱元璋都還忍了他很久沒乾他。
霍去病雖然也狂傲,但可沒有什麼越界的記載,並且最重要是藍玉最喜歡拉幫結派,到處收義子,而霍去病和衛青都懶得乾這些事情。
而劉據這時候才11歲,那些小人也是在11年後,衛青去世了,才敢開始慢慢的在漢武帝麵前詆毀太子。
這些跳梁小醜的事情就不說了。
至於霍去病真正的死因,司馬遷的《史記》沒有記載具體的,隻用了一個“卒”。
班固的《漢書》裡也一樣,沒具體的,隻用了一個“薨”。
縱觀這兩本史書,隻有犯罪的,橫死這類非自然死亡的才會記載死因,像病死,老死這類自然死亡的,也就是用這兩個字而已。
並且在褚少孫在補充《史記》時記載,霍光在上書中提到霍去病的時候,明確的寫著病死。
現在,正統的猜測,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為常年在艱苦環境中征戰,過度透支了生命,導致英年早逝,第二種猜測,則是感染了瘟疫而死。
這兩種猜測,顯然才是更合理的。
古人醫療技術有限,哪怕是個風寒都很容易導致,就連皇家也不例外,就像那常遇春一樣,39歲,回師途中,就突然暴斃了。
而霍去病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按照古人取名的習慣,很有可能就是霍去病小時候身體不大好,所以才起了去病這個名字。辛棄疾不算,他的名字來源就是因為其祖父崇拜霍去病。)
這樣長大之後,千裡征戰,風餐露宿,很有可能就是透支了生命。
就像現在的一些職業運動員,特彆是從事激烈運動的,都是吃青春飯,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看著無比的健壯,一旦到了三十歲左右,大多衰老的速度比正常人快很多,各種病痛隨之而來,他們退役之後,都在花費巨大的進行保養,這才能減緩一下衰老的速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感染瘟疫一說,那也是很有可能的,首先是常規的瘟疫,這個我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出現過。
有些人推測可能是匈奴人把死去的牛羊丟到河裡,導致下遊喝水的人感染瘟疫。
這種事情,在古代戰爭中彆說,還真不少見。
當然,拋開匈奴人丟死動物導致的這猜測,就正常在野外喝未燒開的水,吃了未徹底熟透的食物,也是很容易感染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的。
就像現在的青藏高原上,彆看那融化的雪水,看起來清澈透亮,水質很好,實際上去旅遊的很多人因為不注意,喝了生水,就感染了肝吸蟲病,即使現代醫療技術,也很難徹底清除感染者體內的肝吸蟲。
閒話不說了,霍去病的死亡,是漢朝的重大損失,自此漢武帝被迫終止了對匈奴的征戰,漢匈之間十數年暫時沒有太大的衝突。
11年後,公元106年,衛青也病逝了。
漢武帝將衛青葬在茂陵東北,將其陵墓修建成陰山模樣,以紀念他曾經馬踏陰山,收複河套的彪炳功績,並賜諡號為“烈”。
大漢帝國雙壁,就此徹底落幕。
大漢朝一時之間,完全沒有了名將可以接替衛霍二人,哪怕是如趙破奴,李廣利這樣的,可以打敗西域之國,威震西域,但麵對匈奴卻是各種敗仗。
以至於原本就已經因為戰爭有些透支的漢朝國力更加的雪上加霜。
好在匈奴雖然恢複了一定的元氣,但在當年被衛霍二人重創得有點厲害,因此也沒法再像以前那樣,對漢朝造成特彆大的威脅。
在這裡,我又想到了朱祁鎮,那些陰謀論患者說朱祁鎮在位早期三征麓川之戰都能贏,土木堡卻稀裡糊塗輸了,有陰謀!
看看漢武帝,在失去了衛青,霍去病之後,都難再有當年風光,更彆說是朱祁鎮那樣還要親自上陣的人了。】
喜歡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請大家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