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材!蠢材!愚不可及!”李世民再次哇哇大叫起來。
看到李亨的這一係列操作,他簡直要氣炸了。
雖然他明白李亨這些操作的原因。
比如不聽李泌的戰略,非要著急收複兩京,是因為皇位來源不正,需要一場功勞來穩定皇位。
又比這相州之戰不設元帥,是擔心這些節度使威望過高,又或者兒子威望過高。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瞎胡搞的理由,權術,是要在保證大局順利的情況下使用的,為了所謂的權術,不顧大局,那就是本末倒置,扯淡!
...
玄宗朝,唐玄宗也怒罵道:“這個李亨,簡直是個蠢貨,蠢貨啊!”
群臣直接看懵逼了,這都什麼人啊?這不都是你這位大佬搞出來的安史之亂嗎?源頭還在你這裡呢,是怎麼有臉罵李亨的?
彆人都可以罵,就李隆基不行!
...
明朝,嘉靖皇帝搖頭道:“這李亨,防備過頭了,怎麼能這樣搞呢?”
...
【郭子儀被罷官之後,李亨安排李光弼接替了郭子儀的朔方節度使,還想讓他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
李光弼請求以親王為大元帥,得到許可,於是李亨又命次子李係為大元帥。
李光弼前往洛陽接手朔方軍,但因其統兵嚴厲,導致朔方軍將領不滿,甚至想要驅逐李光弼,迎回郭子儀,但被人給勸住了。
後來李光弼又以張用濟沒有按時行軍至目標為由,將其斬殺,這才壓下了朔方軍的刺頭。
759年,八月,大燕皇帝史思明再次興兵南下,直指汴州。
在外巡視的李光弼急忙趕回汴州,並對汴滑節度使許叔冀說,隻要堅守十五天,他就能帶兵來救。
許叔冀答應得好好的,結果被叛軍一打,很快就投降了。
這一下,形勢一下子就變得很糟糕了。
於是,有將領建議放棄洛陽,退守潼關,李光弼拒絕。
有人又說洛陽是東京,好不容易拿回來了,要守洛陽。
但是李光弼說,要守洛陽,就得守整個洛陽盆地的各大關口,咱們才多少人,能分兵多少?
於是,他決定退守河陽。
如此一來,叛軍占了洛陽空城,想要進攻潼關的話,就必須先打河陽,而且隻要河陽在,進也可以隨時攻打洛陽。
就這樣,史思明很快再次占領了洛陽,但隻是一座空城。
之後,李光弼以堅守為主,伺機不斷出擊的戰術,以三萬兵力和十萬叛軍鏖戰於河陽三城,在接連取得數次勝利之後,最終擊退了史思明。
公元760年,郭子儀再度被任命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李亨還是不放心他,把他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