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可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嗎?”萬曆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道:“陛下,臣大概是明白了。”
萬曆道:“那先生快說說。”
張居正道:“打個比方,比如說咱們大明,需要50個人種50畝地,才能滿足一百個人的糧食需求,而那現代,5個人種5畝地,就能滿足這一百人的糧食需求,您說,這個時候囤積糧食還有用嗎?”
萬曆道:“哦,朕明白了,也就是囤了也沒用,5個人就能產出這麼多糧食,就算被一個人囤走了,那隻需要再有5個人種5畝地,100人的糧食又出來了。
而在咱們大明,要是糧食被囤了,就得讓另外50個人也去種地,所有人去種地也不可能,地也沒那麼多。”
張居正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陛下真聰慧。”
萬曆又道:“可要是有人囤地呢?沒地了,就沒法種糧食了啊。”
張居正道:“陛下,按照天幕之前說的,那現代的土地好像全是屬於朝廷的,然後分給了百姓,個人好像沒什麼辦法兼並土地吧,而且即使是在咱們大明,要是能有現代的技術和機器,那發生饑荒的概率也會大大的降低。”
萬曆道:“為何?那些地主人為控製糧食的產量,不種地不就行了嗎?”
張居正道:“張三不種,李四多種一些,那張三就要虧慘了。雖說那些地主士紳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咱們大明那麼多省,哪能所有人步調一致呢,就算是有人能控製一個人省的地主,那其他省多種地,他們就虧血本了。
人太多,很難保證所有人都真的遵守約定的,特彆是在違反約定有可能獲得一下子獲得很多利益的情況,那基本上就會有人這麼做。
況且太多的地慌著,咱們朝廷也不允許。”
萬曆沉思了一會兒,道:“先生說得對,朕覺得那個將所有土地收回到朝廷的政策挺好的,先生覺得如何?”
張居正搖頭道:“如果這樣做的話,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反對的力度會很大,除非咱們能有絕對忠誠且足夠實力的軍隊,能夠將這股反對力量鎮壓下去,否則的話,強行這樣做會造成難以預估的災難。”
萬曆道:“他們...好吧,那咱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張居正道:“想要改革成功,就要儘可能的拉攏更多的人,減少反對的人,才能有效的將改革推行下去,但這樣的話,又可能改革隻是改了個皮毛,沒什麼用。”
萬曆道:“那這又該如何應對呢?先生您的改革不是挺成功的嗎?”
張居正道:“陛下,其實臣的改革,雖然確實動了很多人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但是臣也給他們找了一條新的發財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陛下您和太後的支持,臣再打擊一批人,他們也就這樣勉強接受了。要是沒有新財路,那他們的反對力度,隻怕不知道多大。就像天幕說的,如果能夠將工業發展起來,就是給了那些人一條新的路,那麼讓他們放棄在農業上的利益,就簡單了。”
萬曆道:“哈哈,先生不愧是上天說的我大明最偉大的改革家啊,朕明白了,那朕就發展工業,朕要拖拉機,朕要挖礦機,朕還要火槍大炮戰艦,朕還要東風快遞,原子彈!”
張居正聞言,臉皮不由得抽了一下,這目標彆一下子定那麼大好嗎,還東風快遞!
他趕忙鞠躬道:“陛下,臣可萬萬擔不得偉大這個詞,這一切都是您和太後的英明領導。發展工業這件事必須要做,但是急不得。臣隻希望,等臣走後,您能夠堅持臣的變法改革,不要被那些人動搖了,堅持到咱們將工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我大明就無憂了。”
萬曆當即緊張道:“先生,您要走?您要去哪裡,朕沒說您什麼啊,您為何要拋下朕?大明還需要您啊。”
張居正無奈苦笑道:“陛下,臣說的走不是去哪裡,臣已經年老了,按天幕的揭示,臣估計也沒多久的時間了,臣也沒什麼遺憾,隻是希望您萬萬不能廢除那些政策啊。”
萬曆頓時滿臉尷尬,原來張居正說的是這個事情。
天幕之前就說到過萬曆在張居正死後廢掉了張居正的政策,還做出了很多讓人寒心的事情。
之前,他就已經向太後和張居正保證了,現在看來,張居正還是不大放心啊。
於是,萬曆拍著胸脯道:“老師,您放心,那不是未來的朕做的嘛,可能那時候的朕還不懂事,但現在朕明白了,朕不能讓大明衰敗在朕的手上,讓那些建奴撿便宜,朕要讓大明再次興盛,朕也從天幕上學到了很多,不會再偷懶,再被那些混吃混喝的家夥蒙蔽。
即便是您去了,朕也會好好待你的家人子孫的,您可千萬相信朕啊,畢竟朕也不想太祖來找朕啊。”
說到這裡,萬曆不由得打了個冷顫,他想起了朱祁鎮被朱元璋鞭打的慘狀,更想起了趙匡胤直接把趙構打死的事情。
張居正見萬曆態度誠懇,倒是也放心了不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那麼,先前有兩張照片,上麵的景色是哪裡呢?那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
光禿禿的是清末時期的樣子,綠意盎然是現代的樣子。
同樣類似的還有像流傳下來的一些北京的老照片。
事實上,所謂古代山清水秀其實,好多地方都是一片黃,光禿禿的,彆說是樹,連根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