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元年,公元527年,陳慶之繼續著他的傳奇之路。
當時,他屬於領軍將軍曹仲宗的部下,跟著進攻北魏的渦guo)陽城安徽蒙城)。
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率領馬步兵十五萬趕來支援,其先鋒部隊敢到距離渦陽四十裡的地方安營紮寨。
陳慶之請求進攻北魏先鋒。
太守韋放則是認為北魏的先鋒必然是精銳,不能輕易去攻打。
陳慶之則認為對方是勞師以遠,就該趁這個時候,乾一仗。
最終,陳慶之帶上了兩百精銳,趁夜突襲魏軍營帳,把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大亂!
他又贏了!
隨後,陳慶之回師報告戰果後與其他梁軍一起進駐渦陽城和北魏軍抗衡。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雙方大小數百戰,但都未動到對方的根本,所以依舊還在對峙,但是雙方士兵的士氣都比較衰弱了。
於是,魏軍跑到梁軍的後方築城,想要來個夾心餅乾。
曹仲宗擔心被人做成夾心餅乾,想要撤退。
陳慶之便拿出自己的符節,堵住了眾人,說:“出來一年了,耗費了無數糧草,士兵們也不想打了,都想跑路,就這麼回去?這就是敗仗!不如跟他們拚命乾一仗!
古人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那就等他們完全合圍,這樣士兵們就會拚命。
我身上有密詔,你們誰還要撤退的,那我就按密詔行事了。”
於是,眾人佩服陳慶之,願意聽從陳慶之的計策。
時機一到,陳慶之派騎兵趁夜突襲魏軍,連克四座城寨,嚇得渦陽戍主王緯趕緊投降了。
但此時,還有九座城寨實力很強。
韋放就挑選了三十個投降的魏軍,讓他們去告訴剩下的城寨,渦陽投降的消息。
然後陳慶之跟隨在後麵,趁著對方軍心不穩之時,擂鼓呐喊,拚命進攻,接連攻克了剩下的九座城寨。
魏軍大敗,死傷無數,史料記載:渦水為之不流。
南梁軍收降三萬多人!
陳慶之又贏了!】
...
“這陳慶之有點東西啊,不過他打敗北魏,聽著有點不得勁!可惡的蠻夷,竟敢用我大魏的國號!”曹操說道。
...
“如此看來,這陳慶之倒也是個知兵法的人,怎麼會被人認為是名不副實呢?”劉邦疑惑道。
...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陳慶之的高光時刻到來了。
這話,還要從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宣武靈皇後說起了。
這位女皇帝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她擅長騎馬射箭,能文能武,乃是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生母。
公元515年的時候,她的兒子元詡繼位,是為北魏第九位皇帝。
胡氏臨朝稱製期間,重用賢臣,整頓吏治,清理冗官,平反冤案,約束宗室外戚,打擊世家豪強,棄奢從簡,輕徭薄賦,限製僧人出家,提高女性地位等等一係列的政策,使得北魏的國力達到了極盛時期。
同時,她臨朝稱製期間,還平定了大乘之亂,打敗梁武帝蕭衍,收回大片領土。
雖然期間,她也曾大興土木,修寺廟,擴建龍門石窟等,但是在發現勞民傷財之後,倒也知道及時的停下來,不再這麼乾。
至於為何稱呼為她為女皇帝呢?
因為她要求大臣稱呼她為陛下,自稱朕,因此,在當時,她和她的兒子元詡,一起被稱為“二帝”“二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