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元顥自從進入洛陽之後,就開始驕傲自滿起來,整天的喝喝喝,也不管正事,跟著他從南邊來的士兵經常在城裡搶劫,他也不管。
原本黃河以南,有很多地方的官員都想要投降元顥,他們認為反正元顥和孝莊帝是堂兄弟,尊奉元顥也一樣。
但也有人不同意,他們認為元顥就是個傀儡,受到南梁的控製,這叫做引狼入室,危害國家。
這下,這些人看到元顥這表現之後,就更加的不想要臣服元顥了。
與此同時,自信的元顥,自然是也想要擺脫南梁的控製。
對此,陳慶之自然也明白,但是為了接下來的計劃,他便對元顥分析了當前的情況。
陳慶之認為,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服,而那些人之所以還沒有動作,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實力,但時間一長,自己就這點兵的事情,早晚瞞不住,到時候,那些人就會群起而攻之。
陳慶之讓元顥向蕭衍彙報,讓蕭衍多派些精兵過來,同時又讓元顥傳令北魏各州縣,將那些淪陷在北方的南方人都送到洛陽來。
陳慶之的意圖很明顯,他出征時就七千人,一路打過來,雖然打敗了無數的敵人,也收降了無數的北魏軍。
但南北分裂這麼久,北魏雖然實行了全麵漢化,但是終究在這個時候很難靠得住,稍不注意就會反水,還得是靠自己那邊的人和南方漢人才行。
結果呢?元顥急於擺脫南梁的控製,就給蕭衍上報說:河南河北黃河南北)全都臣服啦,隻有爾朱榮還在張狂,但陳慶之就能搞定爾朱榮啦,所以您不用派人來了,以免驚擾沿路百姓。
蕭衍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真的就放棄了派兵支援。
這下好了!
眼看著陳慶之要孤軍奮戰了,他的副將馬佛念就勸陳慶之乾脆一刀嘎了那元顥,然後自立為王,憑著陳慶之的名頭,說不定還有搞頭。
陳慶之忠於南梁,沒有同意。
但是,這個情況擺在這裡,眼看著處在這孤立無援的地步,陳慶之便想元顥請求讓自己撤回到徐州駐守。
元顥雖然忌憚陳慶之,但也知道自己現在就是靠著陳慶之。
雖然他不讓南梁派增援,但也不想讓陳慶之離開,便用蕭衍的交代架住了陳慶之,使陳慶之沒辦法再提撤回徐州的事情。
接著,元顥讓陳慶之去守北中城,自己待在南城。
這城在洛陽北邊,隔著一條黃河,搭建有浮橋,連通南北,是從黃河北岸進入南岸的一個重要通道。
爾朱榮帶著大軍和陳慶之三天大戰十幾次,都被陳慶之殺退了。
再加上其他計謀的失敗,爾朱榮灰心喪氣,想要撤軍,不想打了,便以沒船渡河為借口,準備北撤。
但這時候,孝莊帝的親信楊侃等人強烈反對,一番拉扯過後,楊侃想出了一個計謀。
他說,讓人大張旗鼓的伐木造筏,然後沿河幾百裡鋪開,假裝要強渡黃河的姿態,如此一來,梁軍哪裡知道他們到底要從哪裡渡河?又怎麼能知道在什麼地方防守呢?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麵對著這樣的情況,陳慶之也沒有辦法。
他自己就那點人,根本守不住幾百裡河岸,靠那些投降元顥的北魏軍嗎?靠不住,但現在也隻能靠他們。
但很顯然,終究還是靠不住。
爾朱榮大軍在馬渚西硤石渡河,輕鬆就擊敗了元冠受。
元延明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還沒打就跑了。
元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跑了!
陳慶之得知連元顥都跑了,這下真的是麻瓜了,趕忙帶著自己的兵馬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