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發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開了秦末起義的大旗。
原六國貴族也紛紛發動起義,反抗暴秦。
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梁進入淮北之後,韓信便跑去投奔了項梁。
不過,項梁並沒有發現韓信這個奇才,因此這段時間韓信一直默默無名。
公元前208年,大秦最後的名將章邯,接連擊敗各路諸侯大軍,並在定陶打得項梁走投無路,兵敗身死。
一時間,反秦大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因為項梁的勢力,堪稱當時諸侯最強。
此時的韓信,自然就成為了未來的西楚霸王的麾下。
項羽封韓信為執戟郎中,這個職位看上去並不高,但貌似也算是項羽的親軍了。
或許是項羽手下人才濟濟,又或者是項羽本身就是個戰無不勝的大將,又或者看不上韓信的計策,韓信多次給項羽進言獻策,但項羽都沒有采納。
到了公元前207年,秦軍猛攻趙國,趙國抵擋不住,向各路諸侯求援。
當年,趙國向各路諸侯求援,各路諸侯作壁上觀,結果趙國被滅之後,他們也接連被滅。
所以,此時的諸侯,那是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趕緊跑來支援趙國。
但是吧,到了地方,看到那40萬秦軍,再加上此前被章邯輪番暴打,各路諸侯又怕了,又開始在外圍觀望,不敢上前。
這時候,楚國義帝熊心,派遣宋義為主將,帶著項羽也趕來支援。
結果項羽看到宋義那慫樣,一怒之下,直接砍了宋義,接管了楚軍,然後下令全軍渡過黃河也有說是漳水的)。
渡河之後,項羽下令五萬楚軍,將所有做飯的鍋砸了,將船鑿了,隻帶幾天的乾糧,然後毅然向秦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此時,那些在旁邊伸長脖子不敢上的諸侯聯軍才敢一窩蜂上來,跟著項羽一起圍攻秦軍。
最終,王離被生擒後斬殺,涉間直接自殺,同時,秦朝這邊,趙高亂政,本就搞得秦朝內部人心惶惶,最終,章邯在外有項羽,內有趙高的雙重威脅之下,投降了項羽。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
此戰過後,項羽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後,項羽在原戰國七雄的基礎上,大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將七國割碎。
楚國內部,按照當初熊心的約定,誰先入鹹陽,就封王。
而劉邦軍團因為分配到了相對輕鬆的進軍路線,加上項羽在巨鹿讓秦軍主力全軍覆沒,更是坑殺了20萬降卒,因而使得劉邦這邊的進軍也變得相對容易了很多,因此第一個進入了鹹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玉璽。
但這遭到了項羽的強烈不滿,於是出現了曆史上著名的橋段,鴻門宴。
但項羽最終被劉邦和他麾下之人一頓彩虹屁給拍舒服了,沒有殺劉邦,後來封了劉邦做漢中王。
這是流傳很多年的說法。
但是也有對鴻門宴的真實性的表示懷疑的,這些人認為,當時項羽根本沒有能力直接稱帝,稍微壓他們一下,從他們手上割肉,他們畏懼項羽的威勢,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但是要是直接砸了他們的飯碗,他們肯定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