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陰謀論患者盯上了張居正
“混賬啊!氣死咱了,咱想殺人,讓咱穿越,老天爺,再次讓咱穿越吧,朕要去抽死萬曆這個烏龜王八羔子混蛋!”
朱元璋仰天怒吼。
這一幕被放上了天。
頓時,萬曆時空的萬曆皇帝被嚇得麵如土色,戰戰兢兢的道:
“彆啊,太祖爺爺,您可千萬彆過來,朕,孫兒知道錯了,知道錯了,絕對不會再那樣做的,一定會堅持施行先生的改革政策的。”
說著,他又看向張居正道:“先生,要是太祖真的過來了,您可得保護朕啊!”
張居正見狀,有些無語,這真要是朱元璋來了,誰勸得住啊?
但他還是語重心長道:“陛下放心,要是太祖陛下真的過來了,臣一定會儘力的,隻要您能真正認識到問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太祖肯定會原諒您的。臣的個人結局和榮辱臣也不在意,隻是希望陛下一定要將新政堅持下去啊!”
萬曆道:“對對對,知錯能改,朕知道錯了,真的知道了。”
說著,他似乎還不放心,又看向馮保,道:“大伴啊,朕知道你向母後報告,都是為了朕好,不讓朕沉迷享樂,要是太祖爺爺過來了,你可也要為朕說話啊。”
“啊?陛下,老奴,老奴,可是太祖陛下最不喜歡我們這樣的人了,怕是老奴第一個就慘了啊!”
...
這一幕,又上了天,朱元璋這邊看到之後,氣得啊。
“他娘的,混賬,我朱家怎麼有這樣的玩意,一點帝王的氣度都沒有,真的要氣死咱了。”
朱標在一旁看到朱元璋這青筋暴起的樣子,趕忙勸道:“父皇消消氣,這孩子年紀還小,想來以後肯定不會那樣做的。”
...
其他時空,很多觀眾看到這一幕,很多都忍不住笑了!
“這萬曆皇帝確實太混賬了,就算是被管了十年,心裡不爽,報複張居正,那也算了,但廢除新政乾什麼?當年的秦惠文王雖然殺了商鞅,但卻將商鞅的改革政策給堅持了下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一統六國。”
漢武帝淡淡的說道。
...
宋神宗時空,宋神宗看到漢武帝感慨的畫麵,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宋哲宗時空,宋哲宗皺眉道:“看看,人亡政息,你們就是這樣坑害我大宋的,王相的變法,就是被你們這個搞沒的!”
司馬光滿頭大汗道:“官家,這不一樣啊,王相他的政策是真的問題很大啊!”
宋哲宗道:“扯淡,什麼問題,你倒是給朕說說,到底是什麼問題,一條一條說出來!要是真的有問題,朕一定認真考慮!”
...
【另外還有個事情,看著很讓人生氣,沒錯,陰謀論患者們現在也盯上了張居正了。
又是相同的調調。
這些陰謀論患者說張居正采用一條鞭法,確立銀本位製度,將鑄幣權出賣給了文官士大夫集團。
翻開這些視頻的評論區,我竟然又看到了和土木堡陰謀論視頻下麵極為相似的評論。
“我以前就看著覺得不對勁。”
“我小時候就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
諸如此類的話,我都要笑死了,還以前,還小時候。
現在的學生學點文言文都煩死了,要不是專門研究曆史的,有幾個小孩,年輕人會有去認真看史書,還是全是古文的史料啊!
像我這樣在高中時期,把一本白話文的中國通史粗略的瀏覽一遍的人,怕是都非常少吧。
還小時候就覺得不對勁,還一群人小時候就覺得不對勁!
幾百年了,無數的史學家沒覺得不對勁,無數的政治家沒覺得不對勁,無數的軍事家沒覺得不對勁,一群小孩覺得不對勁了。
嗬嗬!】
...
“混賬,怎麼又是這些什麼玩意?這些人是沒完沒了是嗎?後世的皇帝,不執政者都是在乾什麼?這種玩意留著他們乾什麼?就算不砍頭,那也抓起來關到監獄裡吃幾年牢飯,肯定就老實了!”
漢武帝怒斥道。
...
【我去仔細聽了一下陰謀論患者們的說辭,想看看張居正到底是如何出賣鑄幣權給文官士大夫集團的。
結果呢?這些人開篇就來一句,張居正出賣了鑄幣權。
我想問怎麼出賣的。
他們接著就來一句,我們以阿美和美聯儲為例。
我再問,到底怎麼出賣的?哪條史料說了張居正把鑄幣權下放給私人了?
他們又嗶嗶叨叨半天,聽得我雲裡霧裡,就是沒聽到張居正出賣鑄幣權的證據。
最後,我耐著性子聽完了,終於明白了。
原來他們的理由是這樣:
因為華夏的銀礦少,國外的銀礦多,而當時民間海貿頻繁,所以白銀的流入主要是經過了那些民間商團,而民間商團背後自然就是士大夫集團。
所以呢,張居正采用一條鞭法,確立銀本位製度,就是相當於把鑄幣權給了士大夫集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呢個去,這,這,這...
我簡直無語了!】
...
“這什麼扯淡的因為所以?”宋仁宗一臉的懵逼!
...
“啥?這樣的理由還能有人信?不是說後世都是九年義務教育嗎?十年寒窗的人會信這個?那讀的是個什麼書?”
嘉靖帝一臉的疑惑!
張居正歎氣道:“陛下,讀書多也不一定明白道理啊,這倒也正常,要怪隻能怪那些故意歪曲事實,生拉硬套的彆有用心的人。”
嘉靖帝道:“你倒是大度,像那樣的人,要是在咱大明,咱肯定一個個全砍了!”
...
【首先,白銀成為合法貨幣的政令是隆慶元年出的,標誌著大明從銅本位正式開始向銀本位過渡。
但這時候距離萬曆登基,張居正主政還有六年呢。
其次,銀本位製度的確立,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是社會的選擇。
很大原因是因為當時明朝濫發寶鈔,導致寶鈔製度徹底崩潰。
而銅呢?當了幾千年的貨幣了,一枚銅錢的價值範圍就擺在那裡,能上升或者下降到什麼地方去嗎?
很顯然,在那個時候,依舊采用單一的銅貨幣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經濟需求了。
那還有什麼選擇嗎?
古代貨幣天然是金銀銅,就這三種。
所以,金和銀,怎麼選?
雖然近些年有資料顯示華夏的金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大約在噸左右,但是那是現在,是現代科技加持下,才能夠發現,才能夠冶煉的。
雖然,也有資料顯示,目前華夏的白銀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年產量在3500噸上下波動,僅次於年產量在6300噸左右的墨西哥。
但墨西哥是富礦多,冶煉容易,彆人專門就是煉銀的。
而我華夏的那幾千噸,幾乎都是在冶煉其他金屬時候產生的副產物,必須要現代科技的加持。
要是按古代的科技,這其中的銀元素大概是很難被單獨冶煉提純出來的。
在古代的科技水平下,華夏的能夠被找到,能夠冶煉的金銀礦相對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地方,都是比較少的。
在這個都比較少的情況下,白銀還是比黃金要多很多的。
所以按當時的明朝,不選白銀,難道能選黃金嗎?或者又重新搞那已經敗光了所有信譽的寶鈔?】
...
“什麼?我華夏的黃金儲量有斤,這麼多!”漢武帝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漢代一斤250克左右,天幕自動換算成個時空的單位。)
...
“什麼,白銀年產量590萬斤,還是冶煉其他金屬的副產物?這,這,要是朕有這麼多錢,朕現在就去打爆全世界!”唐朝一斤大概596克)
唐太宗李世民也倒吸了一口涼氣。
...
“我的天,這麼多黃金,白銀,啊,朕要發展科技,朕要煉金煉銀,這些都是朕的!要是朕一年能有這麼多白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