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因為太平天國的骨氣,讓列強們知道了,還是滿清好啊!
因此,後來列強又是出兵,又是出武器裝備的,在曾國藩的統帥下,和李鴻章,左宗棠一起,最終滅亡了太平天國。】
...
“哎”永樂時空,左宗棠用手捂著自己的額頭長歎了一口氣。
...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這也是幾千年時間裡,許多農民起義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果簡單點來說,就是農民起義很多時候,隻會破壞原有的秩序,卻無法建立起新的秩序。
這破而後立,隻有第一步的破,而沒有第二步的立。
那沒有破這一過程,直接立行不行呢?
想要不破而立,大概就是變法改革吧。
但變法改革其實也是破而後立,隻不過是小破,不是大破!
隻是,變法改革往往都會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而最終失敗。
所以,不破掉原有的秩序,很難建立起新的秩序。
而曆史上的農民義軍,剛開始,往往是打土豪分田地,完成了土地、財富的重新分配,但因為沒有有效的組織新農民的力量,無法源源不斷的生產出價值。
就像李自成的口號:“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口號就有嚴重的問題,不納糧,軍隊吃什麼啊?打土豪這種事情,是一錘子的買賣,不可能一直靠這個呀。
那麼,在古代,地主鄉紳是民間基層管理者,無數的農民都需要他們來組織,才能形成統一之力。
所以,如果沒有找到替代地主鄉紳的功能之前,對他們一味的打擊排擠,就相當於失去了對廣大百姓的組織力,控製力。
這樣,即使兵鋒盛行一時,但後繼無力啊!
就像整個曆史上,新王朝的建立,少不了農民起義打頭陣,去破壞原有的秩序,但最終卻是另外的人,站在農民起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秩序,得到了最終的果實。
而整個華夏的曆史上真正成功建立了新時代的農民起義就兩個。
一個是朱元璋,一個就是新華夏。】
...
“啊~~那吾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成功啊!”張角仰天長歎。
...
“哎,路在何方呢?雖然天幕您說得有道理,可是朕總感覺有些似懂非懂,總是沒辦法完全理解啊。”
唐僖宗時空,黃巢不由得感歎道。
...
元順帝時空:“可惡,這朱元璋到底藏在什麼地方啊,怎麼就是找不到啊!”
...
崇禎時空,李自成歎氣道:“算了,不想這些了,反正也沒那個能力,現在打這些苟日的地主也挺開心。”
...
明朝,洪武時空,朱元璋嘿嘿一笑,臉上的得意之色,那是溢於言表,完全掩蓋不住。
...
“咋的了,朕不算嗎?朕也是農民啊,朕當年也就是一個亭長,這能不算農民嗎?朕家裡也是靠種地為生的!難道非得要端個碗去討飯才算農民嗎?”
漢高祖劉邦很是不服氣的說道。
這一幕,上了天,頓時引來了無數觀眾的哄堂大笑。
而朱元璋看到劉邦這樣子,臉色一下子就垮了下來。
...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很聰明。
說起來,他也是很討厭地主的。
當年他一家人被餓死了,想要找個地方埋葬爹娘都不行,跪在地主劉德麵前苦苦哀求,都被無情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