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第二個,說朱元璋蹲在後麵撿便宜。
那也是基本扯犢子的。
這個說法有兩個分支,一個是說陳友諒是抗元主力。
這就是純屬完全沒看曆史,張嘴就來。
另一個就是說,劉福通,張士誠是抗元主力,這個屬於什麼呢?屬於懂一點曆史,但是思考問題的思路就像是街頭鬥毆,乾就完了,乾就爽了,其他的啥也不考慮。
為啥會有不少人覺得這個說法沒什麼問題呢?
那是因為很多人不明所以,以為朱元璋是南方的,而元朝是北方的,所以你在南方,那不就是沒抗元嗎?
這叫什麼?這就叫做刻板印象!
我們看看元末的幾支著名的起義軍一開始的地盤位置。
芝麻李徐州,
劉福通潁州,
南北鎖紅軍南陽,襄陽
徐壽輝蘄州
郭子興、朱元璋濠州
張士誠高郵
這些位置按照南北緯度劃分,基本都處在中原、淮河、長江流域等中部地區。
其中,最靠南的反倒是徐壽輝,當然還有一個方國珍,但這裡就不說他了。】
...
“啥意思啊?為什麼不說我?這是瞧不起我嗎?可惡!”
元順帝時空,方國珍瞬間就被氣到了!
...
【這天下,此前都是元朝的,南北都是。
大起義之後,起義軍也隻是占據了中間地帶,北方自然還是元朝的,南方也一樣。
雖然元朝的主力確實是在北方,但是南方一樣還掛著元朝的旗幟呢。
他們可不會說你起義軍派個人,發個信過去,他們就乖乖投降,換上義軍的旗幟,成為你的地盤,給你提供糧草。
不偷偷捅你一下腚就算好的了。
所以,張士誠從江北進入江浙,也是要攻城打仗才能占領下來的。
天完政權明玉珍進入四川,也是打敗了元軍,才將四川收入囊中的。
倪文俊,陳友諒沿長江向東,那同樣是打敗了很多元軍,將地盤擴大的。
而朱元璋從濠州向南渡江打下集慶朱元璋改名應天,就是南京),然後繼續向南打下浙江江西的地區,難道不是從元軍手裡打下來的?難道是搶了陳友諒,張士誠打下來的地盤?
所以呢?你陳友諒向東從元軍手裡搶長江中下遊的地盤,我朱元璋就不能從其他元軍手裡搶地盤了?
就硬是要看著物產豐富能提供充足糧草的江南地區不管,也不看自己多少實力,就硬是要往北衝?
打仗不是請客吃飯!最終的勝利也不是一句乾就完了就能獲得的。
是要講究戰略戰術的!
正如那一句讓人潸然淚下的話:“老鄉,這不怪你們,都怪我們不夠強大!”
難道非要沒有戰略計劃的一陣悶頭亂乾,最後兵敗身亡,沒有推翻元朝,最後無奈長歎,這才叫英雄嗎?
如果天下義軍都是這樣,那還滅個嘚的元朝,早晚全都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