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起朱三太子案,出現在順治八年1651年,好像是有人舉報一個賣茶葉的是朱三太子。
第二起則是在1655年,說是南昌有個朱周錤的人,自稱朱三太子,想要反清複明。
這兩起案件,把清廷嚇了一哆嗦,立馬是嚴陣以待,趕緊派出很多人去調查,最後發現都是假冒的。
自此以後,各種朱三太子就開始不斷冒出來了。
比較出名的,比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楊起隆起義”
這個起義的規模不大,但它之所以很出名,一是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北京一帶,屬於在清朝的眼皮子底下搞事了。
農民楊起隆自稱是朱三太子,打出反清複明的口號,然後發動了一批京城的漢人和八旗的家奴,組建中興軍。
但是因為遭到他們開會的地方的主家的告密,事情泄露,不得已提前兩天起義,然後就被清廷火速鎮壓,兩百多義士遭到殺害。
楊起隆逃走,
之後,在1680年,在漢中一帶又有人打出朱三太子的旗號發動起義,被清將圖海擊敗自稱楊起隆,但經過辨認隻是楊起隆的部下。
另外,則是因為在一部為滿清洗白的電視劇中,則是瞎編了一個故事,說楊起隆之所以會假冒朱三太子,乃是因為他的妹妹曾經是皇宮的宮女。
然後,他還聯係了吳三桂,預備一同起事,吳三桂就從南方打到北方,他則是在京城發動襲擊,斬首康熙。
然後,康熙微服出宮逛青樓,意外的結識了楊起隆的妹妹,幾乎每天都要去找她。
這事被楊起隆發現之後,讓他妹毒死康熙,結果他妹反被康熙的氣質迷惑,認為他是有道聖君,於是在最後關頭,自己喝了毒酒。】
...
“啊?什麼?這故事編得真的好爛啊...哈哈!”
漢高祖劉邦大笑道。
...
清朝,康熙帝的臉直接黑成了鍋底,道:“混賬!朕怎麼可能會去青樓!還洗白朕的什麼電視劇,朕看這就是在汙蔑朕還差不多。”
...
“嗬嗬,還不是洗白,還有道聖君,嗬嗬!還有你們那禿瓢頭,再對比這個戲曲,不是弄得相對不難看一點了嗎?”
崇禎帝也是十分不屑的嘲諷道。
...
一時間,天幕上又吵了起來。
...
【康熙十六年,1667年,漳州人蔡寅打出朱三太子的旗號,發動了數萬人起義,號稱白頭軍。
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已經被朱三太子給折磨的很煩的康熙到了南京拜謁朱元璋的明孝陵,並且還發布詔令:“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同時期,有個叫做金和尚的人,擁立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稱朱三太子,盤踞在太湖一帶,密謀趁康熙南巡之時截殺,失敗。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江蘇太倉和浙江四明山爆發起義,都宣稱是朱三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東上汶一個七十五歲的老人被捕,被嚴刑拷打之後,承認自己是崇禎的定王朱慈炯。
康熙這個前些年還在明孝陵公開說要善待明朝宗室後裔的家夥,直接給這個一直安分,從未說過任何反清言論,做過任何反清事情的老人安上了“假朱三太子”的名頭,將其全家斬殺。
經過後世學者多方考證之後認為,這個人確實就是崇禎的兒子定王朱慈炯!
另外還有老四永王朱慈炤,經過考證認為,其應該是被鄒元標子鄒之麟護送著到了貴州地區,並改姓為鄒,一直傳到了現代。
直到現在,遵義地區的鄒姓人之間還有著鄒和朱不能通婚的規矩。】
...
“混賬,虛偽的東西!要殺我兒就殺,這麼虛偽,惡心至極!”
崇禎帝大怒罵了起來,群臣也都紛紛跟著亂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