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這樣漏洞百出的狡辯,在現在的網絡上,那還真不少。
就像咱們多次提到的那些彆有用心的給華夏曆史上的奸人洗白,給英雄抹黑,還有搞陰謀論的那些人。
他們的狡辯,很多都跟上麵說的類似。
那就是但凡找到自認為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幾個字,一點東西,就開始哇哇亂叫,甚至連一句話都懶得看完全了,更彆說一整段的話了。
當然,這也很正常,畢竟屁股都歪了,為錯誤狡辯,又能說出什麼真的有道理的話呢?
要是能做到全麵、客觀,那又怎麼會歪了屁股呢?】
...
“嗯,說得有道理,歪屁股的人自然鼠目寸光,能夠做到全麵客觀,那自然也不會歪屁股了。”
漢高祖劉邦點頭表示同意。
...
“你才是歪屁股,你這就是對我大清有偏見!什麼好事都能讓你說成不值一提,有本事你下來跟朕當麵辯論!”
乾隆帝對著天幕怒吼道。
...
清朝,雍正時空,雍正一言不發,臉色陰沉到了極致。
...
【扯遠了,回到正題,關於乾隆時期人口快速增長的問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土豆紅薯的大麵積推廣。
有人說,清朝時期的主糧是稻麥,不是紅薯土豆,要是到處都種紅薯土豆,那主糧就應該是它們了。
這個說法,自然也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就像咱們以前說的,幾十年前的農村,一樣很窮,但農民伯伯們種植的主糧依舊是稻麥,交公糧也是交的這個,但是他們總會每年分出一些地來,種個一兩次的紅薯土豆。
而這些紅薯土豆,就是防饑餓保障!能大大提高度過饑年的概率。
而且,在當時,全世界的人口都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期,相反就是華夏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反而是下降的。
第三個,攤丁入畝的推行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口限製。
當然,現在的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人完全否定雍正推行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火耗歸公等政策。
比如火耗,本來是大家默認一起撈錢的好辦法,但是雍正將火耗歸公,將這部分本來被地方官府撈走的錢全都揣到了自己兜裡,如此一來,地方官府的利益受了損失,不能找朝廷補回來,就隻能找百姓吸回來了。
類似的還有好幾條,反正大概意思都是這樣,就是雍正搞這些政策,隻是為了增加國庫的收入,而不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至於下麵的官紳要怎麼將這部分損失從百姓身上吸回來,他不管。】
...
“哼,朕承認,我大清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但是總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是錯誤的,沒有一件正確的吧!之前說其他的事情也就罷了,這樣說朕的政策,那絕對偏見,嚴重的偏見!”
清朝,雍正帝氣得吹胡子瞪眼睛。
...
“嗬嗬,暴露了吧!你就是帶有嚴重的偏見,同樣的事情,你們漢人做就是為國為民,我大清做就是什麼也不是了?嗬嗬,朕倒想看看你現在該怎麼解釋!”
乾隆帝氣得哇哇大叫。
...
其他時空,包括朱元璋,這一次都沒在罵清朝了。
...
【這些說法,看起來好像還有那麼些道理,但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
想來想去,把這個事反過來說,一下子就清晰了。
那就是,因為官紳始終會吸百姓的血,所以朝廷不能管!他們好不容易把肚子吸得飽飽的,你給他們一擠,他們肚子空了,那還不得加倍找百姓吸回來啊。
因此,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有點過分了。
雖然清朝從整體上說,搞了無數壞事,把華夏文明搞得整體倒退,垃圾得不能再垃圾了,但總也不至於一件好事都沒做吧!
就比如單從這攤丁入畝這些政策來說,至於這些具體的內容,以後再說,咱們還是回到農民起義的事情上來。】
...
“朕...”
清朝,雍正帝差點摔倒在了地上,本來他看到天幕說過分了,他還感覺有點欣慰,覺得天幕這是肯定這個說法的錯誤,肯定了他的功績。
結果下一句就是這樣!
他簡直...
...
“你,你,你,可惡,胡說,我大清,我大清...氣死朕了...”
乾隆帝扶著柱子,簡直想要親手砍人了!他剛剛才露出一點笑容,轉眼就全部化作了憤怒。
...
“哈哈哈,這說得很到位,雖然這個雍正帝可能乾了幾件好事,但是不能掩蓋建奴這個王朝整體上的垃圾!”
朱元璋哈哈大笑了起來。
...
“朕覺得,最後這句話很公正,哪來的偏見!”漢高祖也大笑了起來。
...
“可惡,原來在這裡等著呢,這還叫沒有偏見?”康熙帝暴怒道。
...
“啊?怎麼又到這裡不說了!”宋神宗時空,王安石很是失望的嘟囔了一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咱們前麵說到,混元教的首領劉鬆當初到處傳教準備起義,結果還沒搞出什麼名堂,就被清廷抓了,判了個充軍,後來在乾隆五十九年再次被捕,被殺害。
而他的弟子劉之協則是繼續到處傳教,主要就是在川楚陝地區。
乾隆五十八年時,劉之協也被捕了,但他運氣好,跑掉了,之後清廷到處搜捕劉之協,並加大了對白蓮教的打擊力度。
官差所到之處,雞飛狗跳,不僅大量的白蓮教頭領,成員被抓,被害,甚至許多官員還趁機勒索普通百姓,不給錢,就說你是白蓮教的,抓起來整。
這一下,引起了無數的民怨。
而白蓮教則是趁機大肆發展信徒,並謀劃起義。】
...
“混賬,這些人,這簡直就是在幫助白蓮教,可惡!可惡!”
雍正憤怒的罵道。
...
清朝,乾隆時空,乾隆氣炸了,道:“可惡,這些,這些...”
...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種白蓮教首領約定在第二年三月初十發動大起義。
此時的乾隆,已經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他說自己不能比爺爺在位時間長,所以就將愛新覺羅·顒琰立為太子,並且向上天禱告:
“要是他不賢能,那就讓他趕緊死!免得以後誤國!”
1796年,乾隆帝主動退位,傳位給愛新覺羅·顒琰,史稱嘉慶帝。
但此時的嘉慶帝還是個空頭皇帝,不僅大權都在乾隆手裡,甚至連嘉慶的年號也隻是在對宮外時使用,在宮內依舊用乾隆年號。】
...
“哈哈,怪不得這嘉慶要給這乾隆上高宗的廟號,原來是這樣啊,哪有一邊立太子,還要一邊詛咒的。”
萬曆皇帝哈哈笑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