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這個水電站的設計上麵,我們創新的采用了截彎取直,在五十公裡的距離之內,用12條總長200公裡的巨大地下隧道,建設五級階梯發電機組,將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江的水位狂降2200米左右,利用這個巨大的勢能來推動水力渦輪機轉動!
其水能效率高達85!
而我們的發電機組也將設置在地下200米的空間!即便是世界上最強的鑽地彈,也對此毫無威脅。
同時,我們還將采用高強度鋼材,高強度混凝土,使水電站足以抵擋8.5級的超級地震。
要知道,這種達到或者超過這種級彆的地震,在最近125年以來,全世界都隻發生過十多次。
而在華夏曆史上,級彆最高的是在公元1950年時在高原省察隅地區發生的8.6級地震。
另外,我們還非常注重生態保護。
要知道,水電站是對洄遊性魚類傷害最大的人工設施。
當年,自從葛洲壩水電站建成之後,長江流域的洄遊魚類就遭到了巨大的傷害,很多魚類數量大量減少。
因為當年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所以在後來修建水電站,就必須考慮魚類洄遊問題。
因為每一種生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如果讓他們消失了,那是我們人類的罪過。
就像長江裡的江豚,中華鱘,都是我華夏的動物國寶。
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水電站阻礙洄遊,以及工業發展不重視環境保護,大量汙染和江水,對我們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很多的傷害,而對於動物,這些就是滅頂之災,再加上偷獵和過度捕撈等問題,導致了它們大量的減少,一度都到了瀕臨滅絕的狀態,幸好現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使得它們的種群數量有所回升。
隻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白鱘和白鰭豚,已經幾十年再也沒有發現任何蹤跡,雖然尚未正式宣告滅絕,但大家也都知道,想要在某一天突然發生奇跡,發現它們的蹤跡,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在設計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時候,我們保留了30的原河道的水流,以確保其中的魚類可以滿足基本水量要求,不影響到它們的生存繁衍。】
...
“啊?這兩種魚嘛,你們誰認識啊?咱們這裡應該還有不少吧,不知道能不能供奉活物,要是可以的話,可以下次供奉的時候,捕一些送過去嘛。”
明成祖朱棣笑嗬嗬的說道。
鄭和道:“陛下,這怕是不行吧,這兩種魚都在長江,要運送到這裡來,怕是路上就已經死了。”
朱棣道:“這還不簡單,下次我們去應天供奉唄,還可以將祭壇開在江邊上噻!”
...
“哈哈!這不就是鱀ji,四聲)嘛,長江裡多得是,下次讓人去捕撈幾隻回來就行了,到時候供奉給博主吧。”
吳大帝孫權頓時來了精神。
雖然天幕在多次提到他的時候,那話語看著都不怎麼樣,讓他很不爽,但是誰讓天幕可以提供各種未來的技術和物品呢?
...
各時空,很多皇帝看到天幕上的內容,也都紛紛動起了心思。
...
“這可真是吃飽了沒事做啊,不就是幾種魚嘛,滅絕了也就滅絕了唄,難道還要讓人餓死不成?”
隋煬帝滿不在乎的說道。
...
看到隋煬帝又露臉了,隋文帝楊堅頓時又氣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