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方瞳的靈識一直籠罩著這個大石塊,所以對於大石塊的變化,其實一直了然於胸。
實際上這個大石塊的體積並沒有出現變化,哪怕是收攝力出現的時候,大石塊的體積依然是標準的一立方米,隻不過受到空間的扭曲,表現在外界的大小出現了變化而已。
總結一下,這隻是視覺上的變化,並沒有真的改變物質的大小。
但是這個過程卻是方便了大型物品的儲存功能。
經過一番折騰,另一邊的典籍整理已經進入了尾聲,絕大多數的資料已經完成了錄入。
此時再查看資料,基本上就很完整了。
當即方瞳開始以天劫為關鍵字,在其中進行搜索。
很快大段大段的文字介紹,就出現在方瞳的腦海之中。
對此,方瞳自然是動用了靈腦,同步的開始處理起這些龐雜的內容。
主要的手段並不複雜,就是通過比對篩選,將那些重複、無用的內容進行剔除,精簡資料,方便方瞳的閱讀而已。
隨著資料的逐漸豐富,方瞳對於天劫的了解也是飛快的提升著。
首先,方瞳了解到的內容就是關於天劫的類型了。
這一點其實在那個《鋒王》作品中就有過介紹,現在通過真實的世界獲取,無非就是將這個資料豐富,細化了而已。
總結一下,天劫這個玩意,一般的修行者隻會遇上兩次,第一次就是突破靈級生命的時候,就比如當初祝老道麵臨的天劫,就是所謂的天道對於治下生靈突破生命桎梏的考驗。
一般來說這個天劫並不是很厲害,按照資料介紹,多為三九天劫,極少出現例外。
也就是說隻要扛過總計27道雷劈就行了。
不過方瞳卻是想到了當初祝老道麵臨的天劫,很明顯他就碰上了那概率極低的例外。
方瞳通過自己的知識補充,也是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無非就是祝老道的修行有些艱辛,不但多吃多占,還背負整個大明的國運。
他這樣竟敢直麵天道的考驗,天道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了,直接給他來了個六九天劫,天雷的數量不但翻倍,其威力也是前所未有的變態,要不是方瞳出手幫忙,現在的祝老道早就化作灰灰了。
當然天道也是較為公允的,既然度過了這種天劫,祝老道本人也是獲得了較多的好處。
首先就是修行速度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居然通過這場天劫,使得大明的整體環境做到了靈氣複蘇,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此時再回顧此次天劫,方瞳覺得當時的祝老道明顯搞錯了一些事情,那個天劫或許不僅是針對祝老道本人。
某種程度上來看,天劫也是在考驗大明的國力。
按照正常的流程,如果想要順利度過天劫,不但祝老道要努力,其實當時也應該動員整個大明,為祝老道的渡劫進行保駕護航的。
怎麼說最後整個大明都跟著獲利了,不出力,確實是不應該了。
不過方瞳此時才想明白這個問題卻是事後諸葛亮了,純屬馬後炮行為。
這之後就是修仙之人第二次所需要麵對的天劫,乃是修士在人間界的最後一個境界,渡劫境了。
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境界的明明原因了,因為要麵對天劫麼。
但是這第二次的天劫卻是不一樣的,乃是九九之數的成仙劫。
隻要能度過這個所謂的成仙劫,就能夠做到真正的飛升成仙了。
根據方瞳看到的典籍記載,鋒王世界到目前為止,幾萬年之間,有典籍可考的飛升修士也有著十數人之多了。
這麼一看,這個數量確實不多。
上萬年的時間跨度,而且有著數以兆億計的人口,這才出現了十數個飛升之人,足以見得成仙是一個什麼樣的難度了。
不過方瞳結合自己看到的那些故事來看,這個數量其實也不少了。
如果站在仙界的角度來看,經常有下界修士通過修行,成就仙人。
其數量可是相當多的,因為仙界這種高位位麵,所麵臨的凡間界可是相當之多的。
每個世界有十多個,那上百個世界,又或者是上千個世界呢,這個數量不就多了許多麼。
當然這些都是方瞳站在界主的角度才能想到的問題,放在旁人來看,這點其實也是頗為不講理的。
忽略掉這個成仙的數量,再看這個天劫,其實鋒王世界出現過的成仙劫,還真不少,基本上每過百十年,大陸上就會有一次成仙劫降臨,隻不過大部分修士,根本沒能度過此等威力的天劫而已。
而這個數量多了之後,相關的記載卻也是多了不少。
根據這些信息,方瞳卻是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猜測。
其實就是和方瞳之前知道的那條信息一樣,天劫的威力是動態的。
一個世界中的生靈如果占據了更多的世界資源,那麼他所需要麵對的天劫就會威力大增。
相反的,如果一個修士的修行過程並沒有占用多少世界資源,那麼他麵對的天劫威力就會大大減小。
這個方瞳還真就是經曆過一次,之前方瞳突破靈級生命後,第一次回到大明世界的時候,就遇上了一次天劫,隻不過那次的天劫著實的弱小。
那場天劫如果不是鎖定了方瞳,當時,方瞳都要以為自己碰上雷陣雨之類的壞天氣了。
最後天劫隻是象征性的劈了方瞳一下,就匆匆消散了。
至於原因,那就很簡單了,因為方瞳的修行基本上都沒用到大明世界的資材,全都是方瞳自備乾糧成長的,在天道的角度來看,那就是這個人類沒用世界中的一針一線便成為了靈級生命,屬於那種優質資源。
所以在天劫這件事上,自然隻是走個過場而已,意思意思就行了。
這麼看來,這個所謂的世界天道卻是有些人性的感覺了,居然還能區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