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束激光,被全世界很多監測站給監測到了。
nasa,也就是美國航天局、美國太空總署,是美國行政性科研機構之一,負責製定、實施美國太空計劃、開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研究。
自從‘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美國航天領域就蒙上了一層陰影。
關於是否繼續發展航天領域,出現了很大的爭議。
按照一些人的觀點,航天領域太消耗資金了,就像今年航天局一年經費就達到了153億美元,然而產出卻很少,特彆製造出來的航天飛機多昂貴,卻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所以有人呼籲減少nasa的經費預算,甚至解散nasa。
很多人認為,以美國現在的航天技術,就是50年不發展,也沒有哪個國家能追上。
以後衛星發射,交給私人航天公司就可以了!
而這一次,觀測到一束激光擊毀一顆衛星,卻讓nasa負責人奧基夫很是激動。
激光武器!
對於激光武器,美國並不陌生,相反很熟悉。
美國在激光武器方麵展開研究可是全世界最早的,曾經一度上和蘇聯引領著世界激光武器相關研究。激光武器投入應用,美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國家之一。
1990年,美國政府對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資就達90億美元。
一直以來,激光武器的效費比是比較高,性能又優異,備受青睞,各國都在投入重資研究。
在防空武器方麵,當前主體是導彈,激光武器與之相比消耗費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愛國者’導彈要6070萬美元,一枚短程‘毒刺’式導彈要數萬美元,而激光發射一次僅需數千美元。而且根據預測,隨著技術的發展,激光發射一次的費用可降至數百美元。
美國一直想要研製出能夠實戰的激光防空武器,用於針對飛機、導彈、衛星!
隻是一直以來,戰略激光武器研究費用高,技術難度大,目前難以真正的投入戰場,說到底還是處於試驗階段。
可是現在,太平洋對岸這一束激光,卻證明了,戰略激光武器這條路是可行的。
而且有了這個案例,nasa的存在性毋庸置疑,甚至可以申請更多的科研經費,因為激光武器這方麵,可是有天基激光武器!
不僅僅nasa,伍爾德裡奇公司、雷神公司等有在研究激光武器的公司,更是一個個都無比興奮起來,他們看到的不是一束激光,也不是看到這束激光擊毀了一顆衛星,而是看到了無數美元朝著他們砸來。
激光武器的研究費用向來是高,技術難度大,他們這些公司之前每年都可以從美國得到大量的科研經費,而現在激光武器的出現和應用,必然會使得美國在激光武器研究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當然,想要讓國會老爺們痛快的給錢,那就得讓他們感受到威脅,巨大的威脅。
於是,在這些利益相關方的推動下,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導激光武器反衛星的應用,然後大吵特吵,仿佛美國的導彈、衛星、飛機一下子都可能會全部擊毀,失去了效果。
各個專家在呼籲著,美國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研究激光武器,加快激光武器的研發,從而保證美國的國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