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出列道:“臣食君侯之祿久矣,無可報效。”】
【“今臣願舍殘生,去見劉備,以利害說之。”】
【“使兩國相合,共討曹丕之罪。”】
【孫權許之。】
【諸葛瑾在白帝城見到劉備,陳說利害。】
【劉備嚴肅道:“東吳害了朕弟,”】
【“汝今日竟敢到此遊說做一說客?”】
彈幕:
——“劉備:你弟都勸不住我,你憑什麼能勸住我?。”
——“外交鬼才諸葛瑾又要出手啦。”
——“這個節骨眼上,也隻有諸葛瑾敢去了。”
——“唯一一個可能活下來的使臣。”
——“諸葛亮:哥,你猜我說動劉備沒?(平靜)”
——“要不孫權提頭來見,可能有機會講和。”
【諸葛瑾笑著道:“陛下乃漢室皇叔。”】
【“今不思剿除篡漢曹賊,卻為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
【“是舍大義而棄小義氣也。”】
【“陛下不取中原,而爭荊州。”】
【“是棄重就輕也。”】
【“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複山河。”】
【“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瑾以為,不可取。”】
彈幕:
——“東吳背刺盟友取荊州就不是避重就輕??”
——“不愧是外交鬼才,真是每一句話都在到作死的邊緣。”
——“劉備:老子現在是大漢天子!”
——“對劉備來說,兄弟就是他的一切,在這方麵誰也說不動他。”
——“諸葛亮哥你彆說了,再說我也保不住你。。。”
【“大膽!”劉備拍案而起,“殺弟之仇,不共戴天。”】
【“要朕罷兵,除死方休!”】
【“朕若不看丞相置麵,先斬汝首。”】
【“今且放汝回去,告訴孫權,讓他引頸就戮吧!”】
——“備備現在說話好硬氣。”
——“皇叔:待我回去斬了丞相,讓你也體會一下什麼叫殺弟之仇。”
——“諸葛亮:老哥啊,現在我都勸不動了,何況你呢?”
【諸葛瑾回到江東,將劉備之話轉達給了孫權。】
【孫權得知劉備攔不住了,便寫好降書,先向魏國稱臣,以尋求其共同伐蜀。】
【令趙谘出使魏國。】
【魏國。】
【曹丕看過孫權降書,丟到一旁,笑問趙谘:“汝主吳侯是何樣之主啊?”】
【趙谘不卑不亢:“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曹丕笑道:“卿,褒獎得太過了吧?”】
【魏臣跟著一起大笑。】
【趙谘拱手:“陛下,臣非過譽也。”】
【趙谘揮手誇讚其孫權:“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
【“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
【“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
【“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
【趙谘轉身看向魏國群臣:“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
【“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趙谘再次拱手拜向曹丕:“以此論之,吳侯豈不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主?”】
彈幕:
——“據三江那是你孫權的功勞嗎?是孫伯符的!”
——“擒關羽而殺之,是其愚也!”
——“孫權∶我就是要站著把軟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