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低著頭道:“陛下不聽。”】
【二人沉默良久。】
【諸葛亮皺眉思考對策。】
【在屋內走來走去,想過許多辦法,都行之不通。】
【最後隻能皺著眉頭,閉上眼睛,仰天長歎:“大漢氣數休矣……”】
【說著這話,諸葛亮默默低下頭,眼中泛著淚花。】
【“唉。”諸葛亮長歎一聲,“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乃兵家之大忌。”】
【“倘若陸遜用火攻,何以解救?”】
【“唉……”】
【“豈有連營七百裡而可拒敵乎?”】
【“禍……不遠矣……”】
彈幕:
——“陸遜懂了,原來用火攻。”
——“為什麼靠近水源還會怕火燒啊?”
——“丞相多慮了吧,備備一定可以的。”
——“彆亂說嗷,前線打得正酣呢,淨說不吉利的話。”
【魏國。】
【曹丕吳蜀兩國的戰略部署後,對大臣們說道:“劉備將敗矣。”】
【王朗問道:“陛下,劉備何以將敗?”】
【曹丕道:“劉玄德不懂兵法,豈有連營七百裡而可拒敵乎?”】
【“包原隰險阻結營者,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劉備必敗於東吳陸遜之手。”】
【“十日之內,定有消息。”】
——“曹丕說的話居然跟諸葛亮一模一樣……”
——“所以,曹丕=諸葛亮?”
——“夢幻聯動。”
——“劉備:你們夠了哈,一個個地,都說我不懂兵法!朕也頗知兵法好嘛!”
【曹仁諫言:“陛下,為防患於未然,請撥兵戒備,以應變故。”】
【曹丕嘿嘿一笑:“眾卿,陸遜若勝,必取西川。”】
【“吳軍遠去,國中空虛。”】
【“朕假托以兵助戰,令三路大軍一起進兵,東吳唾手可得也。”】
【群臣躬身拱手:“陛下聖算!”】
——“曹丕有點東西但不多,蜀國打吳國的時候就該和蜀國合作。”
——“曹丕想一箭雙雕,打廢蜀漢,吞並東吳。”
——“孫權:你怎麼不和我一起滅了蜀國?”
——“取吳是沒問題的,吳取西川,內部空虛,吞並東吳把握大一點,這時候吳蜀互伐,還能消耗蜀國國力,到時候東吳打下來,再去打蜀國就容易太多了,蜀道難,先打蜀不好打。”
【蜀國,蜀國關隘。】
【諸葛亮吩咐馬良:“季常,汝速回夷陵見陛下,改屯營寨,不可如此。”】
【馬良問道:“倘若吳兵已勝,如之奈何?”】
【諸葛亮道:“陸遜不敢追擊,城都可保無憂。”】
【馬良問道:“陸遜何故不追?”】
【諸葛亮道:“他懼怕魏兵襲其後。”】
【“陛下若有失,當投白帝城暫避。”】
【“我入川時,已在魚腹浦伏下十萬精兵。”】
【馬良疑惑:“魚腹浦……十萬精兵?……”】
【“我從魚腹浦過往數次,未見一兵一卒,何言十萬精兵。”】
【諸葛亮果斷道:“經後必見,不勞多問。”】
【“汝速回夷陵,我回城都調撥兵馬接應。”】蹩bb了。”
——“哪來的十萬精兵?!!!”
——“沒看見諸葛亮說回城都調嗎?”
——“劉備真要敗嗎?不可置信!”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劉備要是敗了,那統一天下基本沒什麼希望了。”
【吳軍大營。】
【陸遜調兵遣將。】
【“朱然聽令!”】
【“在!”】
【“命汝從水路進兵,明晚東南風起,用船裝載茅草,依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