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馬謖探聽消息後,向諸葛亮彙報:“丞相,傳聞此甲用山間青藤做成。”】
【“先用油浸泡,半年後方取出暴曬。”】
【“曬乾後,複浸入油中,如此反複十餘遍,方造成鎧甲。”】
【“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劍皆不能入。”】
【“孟獲請來藤甲軍,實為大敵,取勝不易啊!”】
【拿到藤甲裂片的那一刻,諸葛亮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聽完製作方法,諸葛亮更加確信,可以勝敵,隻是心下不忍,一直在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辦法。】
——“人民群眾的智慧。”
——“這製作方法,比酥肉湯還複雜。”
——“聽起來有的費油,南蠻人這麼富裕的嗎,油拿來浸泡做鎧甲?”
【魏延聽完製作方法,道:“丞相,我有一策,定讓南軍片甲不留。”】
【馬謖急忙道:“那還不速速道來?”】
【魏延毫不猶豫:“火攻!”】
【馬謖反應過來,拍著手道:“對,火攻!”】
【“火攻啊,丞相!”】
【諸葛亮捧著裂甲,眼神深邃,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火攻?用了一輩子火的諸葛亮,怎麼可能想不到火攻呢。】
【隻不過,這一把火下去,又有多少生靈慘死火海。】
【諸葛亮將南中百姓視為益州百姓,南中士兵視為益州士兵,哪裡能忍心呢。】
——“對啊,油浸泡那麼久,一把火點起來,嘖嘖嘖……”
——“怪不得中原不用呢,中原打仗人均火計,你穿藤甲上去,跟抱個汽油桶上戰場有什麼區彆?”
——“我開始還以為藤甲無敵呢,蘇辰太會想了,居然設計了這麼一套天克方案。”
【諸葛亮想了一夜,仍想不出更好的對策。】
【隻好帶著將士,尋找附近適合火攻的地方。】
【來到一處峽穀,諸葛亮問道:“此穀何名?”】
【馬謖道:“丞相,此處名為盤蛇穀,出穀則是三江城大路。”】
【諸葛亮緊皺眉頭地點點頭。】
【魏延上前道:“丞相,我軍勞師遠征,不宜與南軍久峙不戰。”】
【“再說,節氣已近寒露,將士們衣履單薄,恐怕……”】
【諸葛亮還是有些猶豫,獨自往回走去。】
【魏延追了上去:“丞相,恐怕過不了今冬啦。”】
——“開始不是說熱得脫光衣服嗎?現在又怕冷了?”
——“雲貴高原的冬天還是很冷的,桂州人發言。”
——“雲喃是高原,大理以北冬天還會下雪,你以為到處都是西雙版納?”
——“第一次就該把萌貨斬了,厚臉皮無恥之徒。”
【戰局如此,諸葛亮心下再不忍,也必須儘快結束戰鬥。】
【他轉過身,對馬岱道:“馬將軍,與你黑油櫃車十輛,竹竿千條。”】
【“帶本部人馬,據守蟠蛇穀兩頭。”】
【“依法部署,限期半月,一切完備。”】
【“倘走漏消息者,定按軍法從事。”】
【“是。”馬岱拱手領命。】
——“哎~丞相這次要動真格的了。”
——“丞相看南蠻之人,如看心智不熟的小兒一般,怎忍屠殺,但是到藤甲兵這一步,不殺實在沒有辦法了。”
——“丞相也是為將士考慮,這次南征必須拿下,又不能讓將士們受凍,隻能下策火燒藤甲軍。”
【諸葛亮回過頭,往後走。】
【魏延期待地看向諸葛亮,諸葛亮卻略過魏延,走到趙雲麵前:“子龍,去盤蛇穀後,準備草車,大木。”】
【“所用之物,克日備好。”】
【“然後,在三江口把守。”】
【“是。”趙雲拱手領命。】
——“魏延:對我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