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諒下令:“速點齊城中兵馬,前往南安,去救夏侯都督。”】
【“是。”安定將軍領命去辦。】
——“不愧是忠勇之士。”
——“裴緒誘敵成功,牛逼。”
【安定軍馬出城後,立即被關興、張苞前後夾擊。】
【崔諒得知中了埋伏,立即命大軍往安定城內撤去。】
【崔諒慌忙撤到城門,催喊軍士放下吊橋。】
【城樓之上,魏延冷冷地喊道:“崔諒,我已取了此城。”】
【“汝還不下馬受降?”】
【崔諒見安定已失,隻好帶著大軍撤往天水郡。】
——“劉禪和關興張苞的差距太大了。”
——“魏延偷家滴神。”
——“魏延技能襲城,詐敗。”
——“三國出了名的,假賽手,小路王者,傳送偷家。”
——“周瑜:當年趙子龍就是這麼乾的。”
【崔諒逃跑途中,蜀軍四麵圍來。】
【安定軍馬被團團圍住。】
【蜀軍呐喊嘶叫,魏軍不敢動彈。】
——“四麵蜀歌。”
【蜀軍陣中,一輛四輪車被緩緩推了出來。】
【諸葛亮端坐四輪車,輕搖羽扇,笑著喊道:“崔太守,你已無路可逃,何不早降?”】
——“丞相是不是腿腳不好?為啥不騎馬?”
——“應該是吧,本來就是文人出身,現在整個蜀漢的重擔還都壓在他身上,身子哪裡遭得住。”
【崔諒無奈,隻得罷兵投降。】
【諸葛亮設宴招待:“據說南安太守楊陵,與足下交情甚厚,不知確否?”】
【崔諒道:“我與楊陵確有私交。”】
【諸葛亮道:“煩太守去南安一行,勸說楊陵獻城,擒拿夏侯楙。”】
【“不知意下如何?”】
——“崔諒:丞相上集還誇我忠勇,現在讓我當說客?”
【崔諒本是板著個臉,聽到這話後改為笑顏,拱手道:“願為丞相效勞。”】
【諸葛亮亦拱手笑道:“多謝太守。”】
【“隻是。”崔諒道,“丞相須暫退圍城兵馬,我好入城勸說。”】
【諸葛亮爽快答道:“就依太守。”】
【“我令圍城兵馬退守二十裡下寨。”】
——“我怎麼感覺有點不靠譜呢。”
——“諸葛亮過於自信了吧,剛歸降的人,會誠心幫你勸降他人?”
——“還把圍城士兵都撤了,諸葛亮這一手很不明智啊。”
【崔諒入了南安城。】
【夏侯楙、楊陵、崔諒等幾名魏將商議後,楊陵道:“我以為,可將計就計,除掉諸葛亮!”】
【夏侯楙激動道:“講!”】
【楊陵道:“可讓崔太守回去麵見諸葛亮,就說我願獻城,讓諸葛亮帶兵前來。”】
【“待他入城,設伏兵殺之。”】
【夏侯楙一拍桌子:“好,此計甚妙。”】
【“煩勞崔太守再走一趟。”】
【“是。”崔諒領命。】
——“果然不是誠心投降。”
——“諸葛亮看人真準,崔諒確實忠勇。”
——“要將計就計了,諸葛亮不會中計吧。”
【崔諒回見諸葛亮後,依計言說楊陵願獻城。】
【諸葛亮道:“楊太守願獻城池,這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