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鴦衝破魏軍,往南逃去。】
【數百魏將,奔馬追擊。】
【追至樂嘉橋邊,眼看就要追上文鴦。】
【文鴦回馬大喝一聲,直衝入魏軍之中,揮舞鋼鞭,見人就殺。】
【魏將膽寒,紛紛撤退。】
【見殺退了魏軍,文鴦緩緩而退。】
【魏將聚到一處,商議道:“此將欺我大魏無人,我們一起上!”】
【魏將百員,再次追擊。】
【文鴦回馬,勃然大怒道:“爾等鼠輩,為何如此不惜命?”】
【文鴦提起鋼鞭,再次殺入魏將叢中,見人就殺。】
【鋼鞭之下,數名魏軍死於馬下。】
【魏將驚退,文鴦才緩緩而退。】
【文鴦一退,魏將又群起追擊。】
【幾次三番,均被文鴦一人殺退。】
彈幕:
——“剛才誰說像馬超,這明明是趙雲轉世。”
——“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子龍的影子。”
——“愛了愛了,沒想到三國後期還有這麼猛的將領存在。”
——“同樣反抗曹魏,同樣一人一馬殺出重圍,七進七出,這分明就是趙子龍啊!”
——“他才十八歲,前途不可限量啊。”
——“文鴦弟弟,快去西蜀投奔薑維吧,那邊人多又有計謀,記得戰力能發揮最大價值。”
——“是啊,好擔心文鴦死在毋丘儉的造反隊伍中。毋丘儉統兵還行,戰略眼光是一點沒有,必然會被司馬師玩死。”
【文欽本欲從魏營南寨突襲。】
【然而夜色迷離,文欽在穀中迷失方向,至天命才尋路而出。】
【聽到魏軍營寨歡呼勝利,又不見文鴦軍馬,因此不戰自退,往壽春退去。】
【魏營。】
【曹爽舊屬尹大目,常懷殺師以報爽恩之心,他向司馬師諫言:“吾與文欽交厚,其必無反心。”】
【“此番作亂,乃是被毋丘儉逼迫。”】
【“容我去說之,其必然卸甲來降。”】
【司馬師捂住受傷的眼睛,揮揮手讓尹大目前去。】
【尹大目快馬追趕文欽而去,追上文欽後,尹大目說道:“文刺史這是要撤軍嗎?”】
【“大勢即將定矣,何不逗留數日?”】
【文欽以為尹大目是了誆他,搭弓射箭要射之,尹大目無奈撤回。】
【文欽回兵至壽春,卻發現壽春已被諸葛誕取了,隻得複回項城。】
【途中,又被胡遵、王基、鄧艾三路兵馬阻攔。】
【文欽無奈,往南投奔東吳去了。】
彈幕:
——“文鴦:你就這麼水靈靈地走了?”
——“文欽拉著兩千五百人搞團建是吧,一仗不打,走來走去,走後直接去東吳了。。。。”
——“文鴦那麼猛,他爹怎麼蠢萌蠢萌的。”
——“沒有反水投奔司馬師,算不錯了。”
——“尹大目勸他留下,居然聽都不聽把人射走。”
——“文鴦的爹如果是司馬懿那樣的人物,文鴦不知道能多牛逼。”
——“亂世之中光能打還不行,還是得有腦子。”
【胡遵、王基、鄧艾三路兵馬,追趕文欽不及,便調轉馬頭,複圍項城。】
【毋丘儉領兵出城迎擊,但不敵魏軍四麵圍攻,最後隻能引十餘騎奪路而走。】
【毋丘儉逃到慎縣,縣令宋白開門迎接,設酒宴熱情招待。】
【毋丘儉席間大罪,宋白招呼刀斧手,一哄而上,將毋丘儉殺之。】
【毋丘儉身死,淮南平定。】
——“好蠢啊,竟然這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