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正道:“隴西有一去處,名曰遝中。”】
【薑維攤開地圖,指著遝中。】
【郤正道:“正是此處。”】
【“那裡土地肥沃,人煙稀少。”】
【“將軍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奏明天子,前往遝中屯田。”】
【薑維不解:“請先生明言。”】
【郤正道:“遝中屯田其利有四。”】
【“一候麥熟可以積蓄軍糧。”】
【“二可圖隴右諸郡。”】
【“三足使魏人不敢正視漢中。”】
【“這四嘛,將軍在外,兵權仍在手中,人莫能圖,可以避禍也。”】
【薑維點頭誇讚:“上策,上策!”】
【“真乃金玉良言。”】
【郤正也隻是無奈搖頭,認為這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彈幕:
——“真想讓薑維和丞相歸隱躬耕吧,不受這氣。”
——“都這樣了還要保國?”
——“丞相沒看錯人,沒有薑維蜀漢早完了,黃皓舉薦那個啥也不是大將軍,連跟鄧艾打的勇氣都沒有。”
——“薑維居然混成跟劉琦一樣,隻能鎮守邊關了。”
——“自己種田,自給自足,不依賴朝廷後勤,薑維太無奈了。”
——“三國第一奮鬥b。”
——“這下是徹底放棄了朝廷。”
——“我要是薑維直接辭官離開蜀國,去武侯墓磕個頭就走。”
【薑維屯田避禍,於遝中紮營四十餘座,聯絡不絕,如長蛇之勢。】
【魏國大將鄧艾聞之後,畫成圖本,遣使急報晉公司馬昭。】
【司馬昭在朝堂之上問道:“諸位公卿,今征西大將軍鄧士載具表申奏。”】
【“蜀漢薑維屯田遝中。”】
【“此人屢犯中原,一直未能剿除,實是我心腹之患。”】
【“不知諸公卿有何良策啊?”】
——“豈有聯營四十餘座而可破敵乎?”
——“陸遜狂喜:快快來人將吾從土中刨出,讓本都督再燒一把!。”
——“燒不了的,劉備那是在深山密林當中,天氣炎熱乾燥,且是東南風。”
——“蜀國就少了司馬昭這樣能控製皇帝的人。”
【鐘會站出道:“薑維屯田遝中,乃避禍之計。”】
【“今蜀主劉禪沉於酒色,信用黃皓,大臣皆有避退之心。”】
【“此時若令大將伐蜀,定能取勝。”】
【司馬昭道:“此言極是。”】
【“吾欲乘機伐蜀,不知誰可為將啊?”】
【鐘會道:“鄧艾。”】
【“鄧士載乃世之良將,如得鐘會為副將,則大事成也。”】
【“且慢。”另一大臣站出道,“薑維屢犯中原,我軍損失甚多。”】
【“如今堅守防範,又難以自保,豈可深入山川險地,自取禍亂?”】
【“住口!”司馬昭嗬斥道,“我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竟敢前來阻攔。來人!……”】
【“在!”幾名甲士跑入大殿。】
【司馬昭揮手:“退出殿外斬首!”】
【大臣指著司馬昭大罵:“奸臣賊子,謀逆亂國,濫殺無辜,天理難容,必遭報應……”】
【司馬昭輕捋胡須:“我自征東以來,息歇六年,治兵繕甲,皆已完備。”】
【“伐吳、蜀之念久矣。”】
【“今先滅蜀,然後順江而下,水陸並進,直取東吳。”】
【“嗬嗬,此乃滅虢取虞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