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道:“小弟自幼習得槍棒,路見不平則舍命相助,人稱拚命三郎石秀,便是小弟。”】
【楊雄問道:“兄弟如何流落到此,賣柴度日呢?”】
【石秀道:“因小弟的秉性,吃儘了苦頭。”】
【二人境遇皆不順,因此沉默地喝了幾杯。】
【石秀見四下無人,湊近楊雄道:“聽說眾多義士聚集梁山,單講一個義字。”】
【“豎起一麵大旗——替天行道。”】
【“不瞞哥哥說,小弟想去入夥,隻是苦於無人保薦。”】
【楊雄眼中精光一閃:“我倒認識一人。”】
【石秀道:“大哥如此不得誌,何不與我一同前去?”】
【楊雄猶豫道:“不到萬不得已,誰願落草為寇呢。”】
【“何況,我還有家眷相累。”】
【石秀道:“不怕哥哥笑話,如今小弟正是到了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的地步。”】
【楊雄寬慰道:“兄弟一表人才,又如此仗義。”】
【“我送兄弟些銀兩,以後開個肉店,不愁不發跡。”】
【楊雄將銀子放在桌上,石秀一臉驚訝:“大哥,這……”】
【楊雄拍了拍石秀的手:“誒,以後你我兄弟相待,我家就是你家。”】
【石秀不知如何感謝,激動地端起酒杯:“小弟敬你一杯!”】
彈幕:
——“楊雄是個好大哥啊,隨隨便便給石秀開一個肉鋪的錢。”
——“開肉鋪很有前途的,你看看鄭屠,直接在當地稱王稱霸,成為鎮關西了。”
——“我要是石秀,我跟楊雄一輩子。”
——“哥哥帶你走正道,真好。我懷疑朱富的酒樓也是楊雄投資的,可惜這貨不爭氣,跟著朱貴上梁山去了。”
——“楊雄和林衝一樣,有家眷,肯定想好好過日子,也不想自己的兄弟去落草為寇。”
——“梁山適合單身漢去玩,有家屬的,確實不適合上去。”
【報恩寺。】
【一頂轎子,抬著一個名叫潘巧雲的美婦人來到廟門口。】
【潘巧雲下轎,接待的和尚裴如海,眼睛都看直了。】
【“小僧在此靜候賢妹已久。”】
【潘巧雲道:“巧雲為娘親來還舊院,有勞師兄了。”】
【看到裴如海直勾勾的眼睛,潘巧雲低頭輕笑:“師兄呆看什麼?”】
【裴如海尷尬地收了收眼睛,為潘巧雲帶路:“賢妹請……”】
——“沒有那種世俗的願望(才怪)。”
——“偷葷和尚?”
——“這和尚六根不淨。”
——“正經接待和尚,哪有直勾勾看著女香客,還叫人家賢妹的。”
【燒香拜佛後,僧人裴如海對潘巧雲道:“賢妹,不是想看佛牙嗎?”】
【潘巧雲道:“正是。”】
【“隨我來。”裴如海帶著潘巧雲,去了內院。】
【裴如海將潘巧雲帶到自己住處:“賢妹,請坐。”】
【潘巧雲掃視房間一圈:“師兄住得好地方,隻是,不像個修行出家的人。”】
【裴如海笑著倒上茶:“讓賢妹見笑了。”】
【潘巧雲誇讚道:“難怪師兄誦經聲那麼好聽,好像騰雲駕霧一般。”】
——“?????????”
——“不對勁。”
——“騰雲駕霧,什麼虎狼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