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景看向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梁山軍。】
【明明是一支勝利之師,眼下卻沒有幾許生氣。】
【宿景安慰道:“宋先鋒,不必如此傷感。”】
【“老夫一定麵奏聖上,澄清原委。”】
【“今日將軍終已全功,實為萬幸啊。”】
【“諸位先進城在驛館歇息,聽候聖上封賞便是,請。”】
彈幕:
——“還好有宿太尉,不然這天大的功勞,就被童貫給搶走了。”
——“不能問一下方臘,到底是被誰擒住的嗎?”
——“這就是好歸宿,好前程,好名聲啊。”
——“從國家的角度看,宋江做的很好,可他偏偏是眾兄弟們的頭……”
【幾日之後,宋江換上官服,帶著梁山將領入皇城複命。】
【看到盧俊義帶著梁山眾將回來,宋江掃視眾將,問盧俊義:“怎麼不見燕青呢?”】
【盧俊義歎氣道:“唉,走啦……”】
【“什麼?”宋江驚訝無比。】
【盧俊義道:“給我留下了一封書信,說是要隻身浪跡江湖。”】
【宋江厲聲道:“他的傷還沒好,怎麼能讓他一個人走呢!”】
【盧俊義無奈道:“他已有去意,也不可強留。”】
——“他隻受了傷,還能為我所用,怎麼能讓他走呢?。”
——“擦,燕青也溜了……”
——“搞不懂,放著功名利祿不要,偏偏全都要去做遊俠。”
——“燕青是從李俊那裡看來的靈感吧。”
【高樓之上,太監一甩浮塵:“宣宋江等人上殿。”】
【宋江和盧俊義帶著二十五名梁山將領,來到大殿跪拜:“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將平身。”皇帝喚道。】
【眾好漢起身後,皇帝道:“朕知卿等眾將,收剿江南,弟兄折損大半,朕亦不勝傷悼。”】
【宋江跪趴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顫抖著聲音高聲道:“承蒙天恩,宋江等才得以效力疆場,儘忠報國。”】
【“念臣一百零八位兄弟,十有其八戰死疆場。”】
【“如蒙聖上降恩,使死者安息,活有所庇佑,宋江即使再回歸林野,此生也足矣。”】
【“乞請聖上明……明鑒……”】
——“翻譯:給個大官吧!我兄弟死這麼多。”
——“梁山108好漢,如今隻剩下27人了。”
——“但凡有名有姓的,基本都走了。盧俊義和阮小七咋還不走?”
——“盧姥爺本就對梁山沒啥歸屬感,能當官自然好。”
——“阮小七;拚了半天我什麼都沒得到那我兩個哥不是白死了嗎?”
【皇帝道:“卿等苦衷,朕已知悉。”】
【“內侍,宣旨,封賞。”】
【內侍太監打開聖旨,宣旨道:“詔書,南征殉國者,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
【“武鬆單臂擒方臘,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頤養天年。”】
【“先鋒宋江,加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謝皇恩!”宋江迫不及待地叩首感謝。】
【內侍太監繼續道:“副先鋒盧俊義,加封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盧俊義感激道:“臣謝皇恩。”】
【內侍太監繼續:“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吳用叩首:“謝皇恩。”】
【內侍太監:“呼延灼授禦營兵馬指軍使。”】
【呼延灼叩首:“謝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