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閱讀的深入,張家明的眼睛逐漸亮了起來,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待整篇新聞稿都看完之後,張家明微微點了點頭,表示對這份稿件的認可,在稿件開頭處龍飛鳳舞地簽下了一個大大的“發”字。
抬起頭對柳江河說,“江河,趕緊發出去,隨後的稿子你們也趕緊準備,務必要及時準確,也要做好央視直播的準備。另外也要請省委宣傳部也會和省長一起趕過來指導宣傳,你們要做好對接”
“好的”柳江河答複之後拿著新聞稿離開,把張家明已經簽發的新聞稿發回部裡麵。
孟義馬上安排棉城主流媒體的網站和微博發布新聞,同步請省委宣傳部協調中央、省級主流媒體通過各自平台發布。
幾分鐘之後,棉城市政府網和棉城日報微博同時發布重要新聞“11月29日21時50分,棉城市西沙區正和礦業公司發生瓦斯爆炸,爆炸發生時共有126人在井下作業,78人已經升井,仍有48人被困。爆炸發生後,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救援力量已趕到礦難現場開展救援,其他救援力量正在持續趕來。目前,救援正在有序進行,企業負責人已被控製,爆炸原因正在調查中。我們將持續發布救援最新情況”
就在市裡麵的平台將相關信息正式發布之後,短短幾分鐘,這條重要消息便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網絡世界。
不僅中央和省級的各大主流媒體紛紛予以轉載,就連全國那幾家聲名赫赫的知名商業網站也不甘落後,在第一時間就將其納入了自家的頁麵之中。
此刻,已經接近十二點,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這條信息所引發的巨大轟動效應。
無數網民猶如被磁石吸引般湧向了棉城日報的官方微博下方,急切地留下一條條飽含關切之情的留言。
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無疑是礦難現場救援工作的最新進展狀況,眾多網民對於此次礦難事件表現出了極高的關注度。
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儘管仍有部分人群借此機會對政府的某些政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之聲,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回竟然沒有人針對這則新聞報道本身發表任何負麵言論。
相反,更多的是人們對於救援行動的真誠支持和積極建議,許多熱心腸的人士主動詢問起現場是否仍然急需額外的救援力量。
他們滿懷熱忱地表示,如果需要,自己願意立刻奔赴現場提供幫助,並且自豪地宣稱擁有一定的救援經驗。
這些充滿愛心和勇氣的聲音彙聚成一股強大的暖流,讓人感受到社會大眾在麵對災難時展現出的團結一心和無私奉獻精神。
這個情況還是有一定的輿情風險,柳江河在與孟義等人報告之後,安排專人對網友們的留言進行回複,當然回複也是有針對性的。
針對關注救援進展的網民,柳江河指揮在礦難現場了解情況的同誌回複,回複內容大概是當前救援力量到達的情況,表示救援正在有序開展,請廣大網民相信專業的救援力量,並表示將在救援領導小組會議之後再次發布救援的情況。
針對詢問是否還需要救援力量的網民,柳江河請部裡麵的同誌回複,大概的內容是感謝他們的愛心,但是礦難救援在地底,必須要專業的救援力量,如果下一步有需要再聯係他們。
針對抨擊政府政策的人,他們選擇性無視,他們的評論早被關注救援網民的評論壓在最下麵。
經過十多分鐘的引導,所有的評論和信息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看到自己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柳江河建議部裡麵要專門成立一個評論互動小組,專門負責回複和引導大家的評論,儘量把大家關注點都吸引在事故救援上麵去。
隻要大多數人關注事故本身,那麼其他的聲音就會被壓下去,這樣就掌握了主動權,不會被網上的輿論帶著走。
在密切關注著網絡輿情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時,柳江河與朱華剛兩人正全神貫注地準備救援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結束後的那份至關重要的新聞稿。
這份新聞稿相較於之前的內容要詳儘得多,它猶如一幅細致入微的畫卷,將整個事件的方方麵麵都展現出來。
其中涵蓋了自爆炸事故發生以來,各級領導所下達的一係列明確指示,從中央到地方,每一道指令都承載著對生命的關切和對救援工作的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還著重描述了市裡各級領導在事發後第一時間火速奔赴現場指揮調度的緊張場景,他們身先士卒,深入一線,為救援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信心。
此外,新聞稿裡詳細列舉了當前抵達現場的各類救援力量及其構成情況,包括消防隊伍、醫療團隊、專業搜救隊等等。
對於目前救援工作的實際進展狀況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闡述,讓公眾能夠清晰了解到被困人員的營救進度以及現場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程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