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會上的氣氛異常緊張,激烈的交鋒遠遠超出了外界人士的想象。
當時,馬進川對於組織部所提出的提議,表現出了極度的不滿情緒。
他言辭犀利地指出,此次將該議題提上會議議程顯得過於倉促,缺乏充分的準備和深思熟慮。
因此,他強烈建議將這一討論推遲到更合適的時候進行,以便給予各方足夠的時間去深入研究和權衡利弊。
然而,張家明卻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的態度異常堅決,堅稱就在本次會議上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研究並做出決策。
他認為當下正值年初之際,縣區政府一把手的任命工作刻不容緩。
隻有迅速確定人選,才能讓相關人員儘快就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當中,放開手腳、大乾一場。
儘管如此旗幟鮮明地表態有可能給他招來“一言堂”的指責,但張家明顯然對此毫不在意。
因為在他看來,自己任命乾部始終秉持著一顆公正之心,一切出發點皆是為了推動地方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比之下,馬進川則顯得私心過重,其種種行為和觀點難以令人信服。
就這樣,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局麵一度陷入僵局。
畢竟,作為市委書記,在人事任免這樣至關重要的事務上,他必須發揮主導作用。
倘若在這場較量中落於下風,日後恐怕連其他工作的開展都會逐漸失去掌控。
眼見雙方僵持不下,有的常委乾脆提議是否可以直接進行表決,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打破當前的困局。
這個提議也被兩位主要領導否決,他們都害怕最終通過的結果都不利於自己,張家明對常委會的掌控還不夠。
人事任命最大的爭議,就涉及到張新泉、李誌濤、謝建國和陳天華四人的任命。
按照最初的提議,張新泉確實要去西沙區任區長,謝建國去東江區任區長,陳天華去安寧縣任縣長,李誌濤去任市社科聯常務副主席。
這裡麵張新泉、謝建國是張家明看好的乾部,而陳天華不用多說他後麵是侯權,李誌濤則是和馬進川關係密切但是能力隻能算是一般。
張家明作出這個決定本來就是有些讓步,也照顧到了侯權和馬進川,也沒有讓他們湯都沒有吃到。
但是馬進川對於這個提議非常不滿,他覺得陳天華、李誌濤都應該是到縣區任一把手;
謝建國應該到社科聯任常務副主席,他揪著謝建國曾經受過警告處分說事情。
這個事情說起來,當年謝建國被處分被貶到市婦聯,其中就是侯權授意他乾出來的好事,他肯定不願意見到他東山再起。
關鍵還是任命謝建國為東江區政府一把手,東江區可是棉城市經濟體量最大的縣區,差不多占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這不是給馬進川心裡麵戳釘子嗎,到時候他到底是聽張家明的指揮,還是聽馬進川的指揮。
所以,他還提議陳天華接任東江區的區長,李誌濤去接任安寧縣的縣長。
當然了,他這個提議有點漫天叫價坐地還錢的意思,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讓謝建國去縣區當政府一把手。
這樣完全推翻張家明的提議,讓他的意圖貫徹不下去,他肯定要和馬進川一決高下。
最後,還是朱益民這個三把手出來和了稀泥,提出了折中的提議,這個提議更多貫徹張家明的建議。
張家明看好的張新泉、謝建國還是到縣區任政府一把手,隻是張新泉不去西沙區而是留在東江區,謝建國到西沙區收拾爛攤子。
至於陳天華和李誌濤其中一個到安寧縣,一個到市社科聯,至於到底誰去哪裡他也沒有提,這個肯定得看馬進川到底要保誰。
這個提議得到絕大部分常委的支持,張家明的意圖也達到了,東江區張新泉去也是好事,謝建國也能到縣區。
馬進川還是不太滿意,變來變去自己還是沒有爭到,不過大部分常委都同意,他也覺得大勢已去。
隻要不讓謝建國去東江區還算可以接受,至於陳天華和李誌濤到底誰去縣區,他還是頭疼了半天。
陳天華一直以來都是侯權陣營中的人,而李誌濤則是馬進川自己的心腹之人。
如今的侯權已然坐上了省政府秘書長的高位,其權勢和影響力不容小覷。
他還在糾結的時候,事情突然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原來,市紀委書記冷不丁的提了一嘴,前些日子侯權曾被紀委請去協助調查的事情。
儘管目前來看,侯權似乎並未因這次調查而受到明顯影響,但誰能保證等最終的調查報告出爐後,情況依舊如此呢?
畢竟,紀委方麵既然展開了調查,那就說明肯定存在某些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不僅如此,紀委書記還透露說,他們這邊收到了一些有關陳天華的反映材料。
據這些材料所述,陳天華在工作時采取的方式方法頗為粗暴,對待手下乾部更是要求極為嚴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