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漣在棉城這段時間,是出生到現在過得最好的時光。
在這裡沒有人會束縛她,也沒有人會讓她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早上好她與柳江河會在差不多的時間起床,相約去進行晨跑。
一起吃過早飯以後,柳江河去上班,她會去逛逛菜市場,菜市場的叫賣聲會讓她感到濃濃的煙火氣。
她是個大家小姐,從小也沒有做過飯,但是當過軍人的她,也不會被這點困難難住。
在見識過柳江河熟練地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飯菜以後,她有些汗顏。
雖然柳江河安慰說,“這可是西川男人的必修課,從小父母就說如果不約會做飯,那肯定找不到媳婦”
黃怡漣開懷大笑,沒想到在西川還有這種書法,不過在柳河村住的那幾天,確實也看到很多男人掌廚。
雖然如此,她心裡麵暗下決心想要把廚藝練好。
俗話說想要留住一個男人先要留住他的胃,她決定不回黃家,也沒有想好下一步做什麼工作。
那就把柳江河的後勤工作做好,總不能當一個吃閒飯的,她也不是那種人。
然而她從小到大都是飯來張口的人,連蔬菜都認不全,更不要做飯了。
她買了做飯的秘籍閉門學習了三天,第一次做飯的時候,把柳江河趕出的廚房。
乒呤乓啷的聲音,知道的是她在學做飯,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在廚房裡麵打怪獸。
折騰了兩個小時以後,她紅著臉端出來了三菜一湯,要品相沒品相,要味道沒有味道。
柳江河看著眼前這簡單的飯菜,沒有絲毫嫌棄之意,也沒有露出半點嘲笑的神情。
他端起那碗白米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得津津有味。
其實,對於柳江河來說,這樣的飯菜已經很不錯了。
他曾經經曆過生活的艱辛,知道饑餓的滋味並不好受。
即使這飯菜再難吃一點,那也總比餓肚子要強得多。
柳江河雖然沒有親身經曆過六七十年代的大饑荒,但他小時候也曾遇到過家裡隻能吃白水煮菜的日子。
那時候,食物的匱乏讓他明白,能有一口飯吃已經是一種幸福。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做飯的經曆,柳江河不禁笑了起來。
那時候的他,不也和黃怡漣一樣嗎?誰能一開始就把飯菜做得很好呢?
然而,當黃怡漣嘗了一口自己做的菜後,卻想要把它倒掉。
柳江河連忙攔住了她,然後親自走進廚房,用了短短十分鐘的時間,重新做了兩道菜。
柳江河心裡很清楚,自己能吃並不代表黃怡漣也能吃得下。
他知道黃怡漣是個好強的人,一心想要把飯菜做好。
她之所以這麼努力,無非是不想讓柳江河辛苦一天後回到家,連口熱乎的飯菜都吃不上。
黃怡漣非常讚同一句話:男人辛辛苦苦一輩子,所求的不過是每天回家時,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著,有一口熱飯等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