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柳江河親自出馬去找那兩個企業的一把手麵談後的第二天。
這兩家企業就像是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一樣,立刻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他們迅速召集了所有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開始認真地核實每個人的欠薪金額。
對於那些記錄清晰、核對無誤的農民工,企業承諾會在一周之內將工資發放到位。
果然,這些農民工在短短幾天內就陸續收到了自己應得的工資,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然而,還有一些農民工的記錄並不那麼清楚,這讓企業在核對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不過,在住建局的積極協調下,企業最終還是認可了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用工天數,並按照相應的標準支付了工資。
儘管這些農民工沒有拿到全部的工資,但他們對此也表示理解和接受。
畢竟,能夠拿回百分之九十的工資已經比之前毫無頭緒的情況要好太多了。
而且,這也怪他們自己沒有養成每天記錄上工情況的好習慣,現在隻能自認倒黴,怪不得彆人。
正所謂“殺雞儆猴”“殺一儆百”,有了張喜華這個反麵典型被嚴肅處理。
其他原本行動較為遲緩的企業也都如驚弓之鳥一般,迅速行動起來。
在接下來的一周調度會上,絕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順利完成了農民工工資的支付工作。
隻有極個彆企業還需要在最後一個星期內結清剩餘的款項。
這項工作不僅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完成,而且還得到了市領導的點名表揚和肯定,這無疑又是一個加分項。
然而,儘管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柳江河卻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
為了解決農民工工資的問題,鹽都縣不得不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徹查。
而在這次調查中,又有一名資深的正科級乾部被查出存在問題。
雖然說王喜華被查是,因為他自己沒有守住底線。
但實際上,這裡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於那些企業老板的圍獵行為。
這些企業老板們為了獲取項目和利益,可謂是不擇手段。
他們會想儘各種辦法,將那些手中握有審批權力的官員拉下水。
一旦這些官員被拉下水,他們就可以從這些官員手中輕鬆拿到項目,並獲得超乎想象的巨大利益。
而他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小,小得微乎其微。
就像這次張喜華被他們腐蝕一樣,他們僅僅付出了幾百萬的代價,就成功地將組織培養了幾十年的乾部拉下水。
而到最後,他們隻是推出了兩個小嘍囉來頂罪,自己則可以逍遙法外。
更可怕的是,這些企業老板們還有一整個團隊來專門研究政策。
尋找政策中的漏洞,以及研究哪些事情是可以打擦邊球的。
對於許多意誌薄弱、立場不堅定的官員而言,他們普遍存在著法律知識匱乏的問題,對眾多規章製度的理解和把握也相當模糊。
這種情況使得他們極易受到各種誘惑的影響,如同被糖衣炮彈擊中一般,難以自拔。
然而,柳江河麵對這種現狀卻感到束手無策。
因為隻要存在利益的驅動,就必然會有人甘願冒險,不擇手段地去追逐這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