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縣海昌茶園。
一間內部十分寬敞,但軟硬件裝潢卻略顯“樸素”的辦公室裡。
身為海昌茶園的老板,聶海搓著手,有些拘謹地看著麵前的光頭中年。
其實早在幾年以前,聶海的辦公室並非如今這般樸素。
這家名為海昌茶園的公司,早在十幾年前,也算是海縣知名企業。
海昌茶園在創立早期,算是半國營的存在。
畢竟滇省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湘省可謂是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一時期,還略處下風。
為了搞活地方經濟,進行精準扶貧,國家還是出錢出力,調動了不少資源。
其中,就包括增辦大量的國營企業。
而早期的海昌茶園,因為有龐大官方背書,壓根就不愁銷路。
在九十年代初期那會兒,隻要你家孩子在海昌工作,那根本就不愁找對象。
那拉紅線的媒婆,說不準能把你家門檻子都踩破。
而聶海的父親,老聶就是當時海昌公司的總經理。
不過海昌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轟轟烈烈的國有製經濟改革也開始。
例如海昌之類的企業,有不少都由國有控製,完成了私人承包製的蛻變。
為了讓手下的數百名職工,不至於流離失所。
那會兒,老聶也是義不容辭地扛下了這份責任。
起初那幾年,老聶四處東奔西走,靠著海昌當初積攢下來的人脈和名氣。
雖說做不到連年增效,但保持平穩發展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海昌公司的員工,大多是附近的鄉裡鄉親。
即便乾上好幾年,工資也沒見漲,大家光圖著能在家門口工作,也都任勞任怨。
可是好景不長呐!
早在三年前,老聶在一次外出洽談,返回海縣的國道上,出了車禍。
雖說,傷勢並不算太嚴重。
但由於老聶長期為海昌跑前跑後,身體和精神,早都已經逼近臨界值了。
被車這麼一撞,他直接就臥床不起了。
當初的聶海,隻不過是海昌銷售科的一個副科長,說白了就是乾得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
老聶一病不起,他順理成章地就成了海昌的第二任負責人。
身為海昌人,聶海很清楚自己的背後,有著數百個家庭,有著上千張嗷嗷待哺的嘴。
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工作上也是非常用心。
可用心歸用心,聶海不過三十出頭,他無論是工作經驗,還是社會閱曆都非常有限。
再加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以老聶原來教他的那一套商業運作模式,明顯也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
最近三年,海昌茶園也是連年減產降效。
截至目前為止,海昌已經有兩個多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迫不得已,聶海也隻得選擇賤賣海昌。
當聶海剛放出出售海昌的消息,刀小東第一時間就聞訊趕來了。
畢竟在滇省,但凡能賺錢的行業,刀家基本上都有涉足。
而海昌,不說在滇省,至少在西雙,還是小有名氣的。
刀小東自認憑借著刀家內部的資源整合,很有機會讓海昌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收購價格,以及關於工人的安置上,刀小東都給出了較為合適的方案。
簡單來說,聶海隻要將海昌交給刀小東,那麵前的燙手山芋,就跟他無關了。
甚至,聶海除去工人的安置費用,還清欠款之外,還能帶著一筆高達七位數的資金,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