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文和,自我軍進入陳倉以來,到如今已經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暴雨了,不知道益州情況現在如何了?”
龐統拱手施禮道:“陛下請放寬心,相信不久益州便有軍情傳來!相信益州百姓會渡過難關的!”
“陛下,士元所言極是,益州有太子殿下,有太傅孔明,還有大都督周公瑾在,就算益州就算有災情,也會得到妥當處理!”
項陽看了看二人之後,微微搖了搖頭說道:“百姓乃我大楚之根基,若百姓生活安穩,我大楚天下便可長治久安,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有難,百姓有苦,便是我大楚江山之難,大楚江山之苦,
強大的大漢江山建立至今已有四百餘年,卻在短短幾年便分崩離析,天下大亂,致使群雄割據,獨霸一方,
正是因為大漢朝廷腐敗,天子無能,奸臣當道,禍亂天下,朝中大臣不顧百姓生死,收刮民脂民膏,使得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我大楚建立以來,到如今已有兩年,朕一直希望能夠拯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令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不能重蹈覆轍大漢之腐敗無能,故而朕一直殫心竭慮,心裡時刻想著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讓我大楚強大。”
龐統賈詡聞言連連點頭,隨即一同跪拜行禮道:“陛下憂民之心真乃我大楚百姓之福,陛下真乃當世明君!臣等定為陛下千秋大業,就是肝腦塗地,也死而無憾!”
“民心所向,百姓擁戴,大楚天下才能千秋萬代,長久不衰!”項陽說完連忙上前虛扶一番。
轉而沉思片刻後,隨即問向賈詡龐統說道:“士元,文和,大漢腐敗之根本乃是法度不嚴,以及朝中大臣與各州各郡官吏勾結所致,朕這段時日一直在思索這些問題,
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嚴查各州各郡及朝廷官員貪汙腐敗,朕打算建立禦史監察部,不知二位愛卿有何良策?”
賈詡拱手施禮道:“官員貪汙腐敗不利於陛下仁政有效實施,官員貪汙腐敗也會造成天下民心不穩,臣以為陛下此舉有利於大楚朝廷,有利於大楚百姓,可行。”
“文和所言極是,貪乃腐敗之源頭,若是斬斷這個源頭,朝廷官員便可一心為百姓謀福,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弊端!”
項陽聞言連忙問向龐統:“士元,這弊端是指什麼?”
龐統拱手施禮道:“整治貪汙腐敗乃千秋大業,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不能不實行,但天下之人皆以為官而光宗耀祖,便可享受榮華富貴,此乃人之本性,
治理天下又不能沒有這些官員,倘若為官者過的與普通百姓一樣,那麼定然會使所有官員滋生懶政之心,州郡之事便會一塌糊塗,
臣以為,當給予為官者豐厚俸祿,同時建立官員獎罰分明的懲罰製度,嚴厲的貪汙刑法製度,如此一來,天下官員便會儘心儘力,也可杜絕官員腐敗,有效實施陛下仁政。”
賈詡聽後連連點頭:“陛下士元所言極是,提高官員俸祿,是杜絕官員貪汙腐敗一種方式,此法不可欠缺。”
項陽沉思片刻後微微點頭說道:“人心難測,欲望永無止境,提高官員俸祿雖是一種有效之策,但也難以杜絕彆有用心之徒,企圖濫用權利為非作歹,禍害百姓。”
“陛下,微臣以為,為防止彆有用心之官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可采用兩種方式!”
“哦!文和此言怎講?”
“陛下,其一可設立禦史監察部,規範監督各職能官員,其二,再暗中設立一支稽查部,兩部一明一暗,如若各官員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收刮民脂民膏,禍害百姓之官,貪官便無處可逃,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龐統聽後驚喜說道:“妙,此舉甚妙,陛下,文和之策可行!”
項陽思考片刻後看向二人:“文和,士元,禦史監察部與稽查部可有合適人選?”
賈詡深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滿寵滿伯寧可勝任禦史監察部禦史一職,滿伯寧為人清正廉明,大公無私,對於貪汙之輩是嫉惡如仇。”
“滿伯寧!”項陽聽後連連點頭:“好,伯寧可勝任。”
這時龐統拱手一禮道:“陛下,稽查部禦史人選,微臣舉薦鄧芝鄧伯苗,此人不但清廉,而且精明能乾,既有謀略,又能文能武,定可勝任稽查部禦史一職!”
項陽聽後連連點頭說道:“好,朕即刻下旨,封滿寵為禦史監察部禦史大夫,封鄧芝為稽查部禦史,嚴查貪汙腐敗之官員!”
這時就見府外急匆匆進來一員大將。
“啟奏陛下,大都督周瑜命人送來急報!”
項陽一看是陳到,急忙問道:“叔至,急報現在何處?”
“陛下,送信之人就在府外!”陳到拱手一禮。
“命送信之人進來!”
“是,陛下!”
片刻功夫,就見一名校尉低頭跟在陳到後麵走進府內。
“小將黎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