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目光轉向李承乾,緩緩開口問道:“高明啊,對於這些才華橫溢的學子們,你可有何安排與任職的考慮?”
李承乾聞言,微微一笑,恭敬地回答道:“皇爺爺,孫兒正有此打算。”
“每位學子都有其獨特的才華和專長,我們應當根據他們的能力,合理安排他們的職位,以便他們能在大唐的各個領域發揮最大的作用。”
李淵點了點頭,表示讚同:“此言甚是有理。”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具體安排呢?”
李承乾站起身來,環顧四周,目光在每一位學子的臉上掃過,最後落在了前三甲的身上。
他微微一笑,開口稱讚道:“王績、上官儀、寒山,你們三人在這次科考中脫穎而出,憑借的不僅僅是紮實的學識,更是你們獨特的見解和前瞻性的思考。”
“王績的論策深入淺出,上官儀的文采飛揚,寒山的邏輯嚴謹,這些都是你們的優勢之處。”
他頓了一頓,接著將目光轉向三甲之後的學子們,繼續說道:“當然,其他學子們也同樣表現出色。”
“你們或許沒有躋身三甲,但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專長。”
“朝廷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你們的知識、才學和熱情,都將是大唐寶貴的財富!”
李承乾話音一轉,談到了朝廷的未來發展:“如今,朝廷正在增設都護府大城,以加強邊疆防禦,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這需要我們的人才去規劃、去建設、去治理。”
“同時,接下來的國策部署也將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推動文化教育,發展商農生產,這些都需要你們的智慧和力量。”
他深吸了一口氣,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
略一沉思,然後說道:“本宮決議,王績學識淵博,可任國子監編修,負責編纂文史資料。”
眾人聽到李承乾的話,心中都是一驚。
起步就是國子監?
這意味著未來的仕途將一片光明!
等資曆足夠,說不定還能進入三省門下,成為朝廷的核心成員。
這樣的待遇,實在是讓人羨慕不已。
李淵聽到這樣的安排,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長孫無忌則是一臉讚許地點了點頭。
作為朝廷的重臣,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如今看到王績這樣的優秀學子能夠得到重用,他心中也是高興不已。
同時,他也期待著這些新晉官員能夠在未來的仕途上有所作為,為大唐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房玄齡在聽到王績將被重用後,雙目微微一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作為尚書省的重要官員,對於朝廷的人才選拔有著極高的要求。
此刻,他覺得王績這個年輕人可堪大用,未來必定能夠成為朝廷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