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沉思片刻後,回答道:“從理論上來說,這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師父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需要者自己殺了光棍,第二種是需要者委托彆人殺了光棍。你認為哪一種更符合實際?”
一寧說:“第一種。”
“為什麼?”
“因為第二種情況——委托彆人去乾這種事,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委托者要有錢。沒有一筆錢,彆人不會去殺。二是有一大筆錢的人,會相信這個嗎?”
師父說:“你的分析有道理,但也不是絕對的,有錢不代表他相信科學。所以,這是一個疑案。反正沒找到真凶。”
一寧問:“我們到哪兒去發現真凶?”
師父緩緩說道:
“這件事發生後,這個叫齊水村的村子裡有一個人外出,這個人幾年不歸家,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個人外號叫三老鼠,他年紀不大,但能說會道。
以前在外打工,一直在歌廳當馬仔。這個人是個重點懷疑對象。
為什麼呢?因為他長期不歸家,家中有父母,這不正常。
他到底隱藏在哪個角落,也無人知曉。
隻是有人反映,曾經在廣東一帶見過三老鼠。是不是真的,見過的人也不敢肯定。因為那人馬上就消失了。
當然,這隻是一種合理的推斷和懷疑。
我們來廣州,不是說要我們破案,警方是希望我們有可能的情況下,能夠提供蛛絲馬跡。”
“哦……”一寧恍然大悟。
這才明白師父這次出行並非漫無目的,而是身負一項重要任務。
師父說:“當然,公安也沒有強求這一次有什麼結果。以後,你也可以注意這件事。行走大江南北,凡是有人單獨找你算命者,你就多留個心眼。”
一寧點頭。
師父鄭重其事地說道:
“你隻要記住一句話就行——有心事者,眼不寧。”
一寧心領神會地點點頭,接著解釋道:“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去掩飾,眼睛裡總會流露出一絲不安寧。”
“沒錯,所以,我經常提醒你,出門觀天色,進屋觀眼色。對於那些眼神不寧的人,你可以故意裝出一副驚恐的樣子,突然深吸一口氣,然後大聲驚叫,叫完後又沉默不語。”
一寧嘴角微微上揚,笑著回應道:
“您已經講過好幾次了,這叫做【嚇】。如果對方真的有事瞞著,他們反而會表現得鎮定自若。他們的目光會直直地盯著你,等待著你的下一句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