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這樣確實省事多了,但幸虧早些時候做了備份,不然找起來還挺麻煩。
去除那些類似的部分之後,真正的新內容就是艦載戰鬥機上的武器係統了。
無人戰鬥機裝備的是安裝在翼下的電磁速射炮,直徑三十毫米、發射速率可達每分鐘八十次。
看著這樣的描述,農澤不禁聯想到了地麵防空火力。
儘管口徑小了些,速度快卻是一致的特點,這讓農澤心生好奇。
“老兄,從資料上看你們的設計與我們常用的近防武器挺相似的,單看速度還不如人家吧。”
比如鷹醬密集陣係統射速能夠達到約每秒四十五百發,北熊國卡什坦或龍國的1130型係統甚至更快。
隨便拿一個出來就能輕鬆碾壓這無人機的速度了。
【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研究顯示,地球上的3000發/分鐘足以應對速度介於一至一點五馬赫的目標;而超過三馬赫時則需五千次才能嘗試攔截成功,仍無法確保百分百成功率。】
係統大佬一下子給出如此專業的解釋讓農澤大為驚訝,原本以為這隻是個簡單的數據庫工具而已。
“沒想到你連這個都有研究?最近關注地球防禦技術了吧?”
農澤眼神閃爍地試探著。
【閒暇無事罷了,純粹為了充實資料庫。】
“那意思是隨便塞點東西進來就行嘍?不是占用了你的內存嗎?”
【無窮儘的儲存空間。】
這句話令農澤徹底服氣,難怪能存放這麼多數據呢。
“行行行,你說得算。
那麼按你的意思講兩者的設計初衷不同對麼?我們追求極速是為了對付高速來襲的目標。”
“那你們飛船用不著這樣做?”
【沒錯。
無人駕駛戰鬥機主要是作為前線作戰單位配合步兵行動使用,所搭載的槍械屬輕型裝備,即便是集束彈也僅屬於重型配置。
麵對同類空中威脅或者執行任務時並無需過高射速,當前設置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保證長時間作戰效能。】
“這怎麼說?”
【設想如果連續保持峰值輸出狀態的話,你能撐得住多久?】
農澤頓時明白了。
記得這類裝置即使全力開火也隻能維持三四回合便耗儘子彈供應,因此就有了“飽和攻擊”概念誕生的前提。
“那造很多這種戰鬥機群毆敵方巨型戰艦也可以?”
【可行呀,但是對抗一般水平的設備並不值得采取集群戰術。
除非是麵對類似重型巡洋艦那種級彆目標,那樣做就相當於蚊子叮兩口,除非動用核打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