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令和想要乾,她還不樂意。
對此。
謝令和隻能由著她。
空出許多時間,她便全身心投入到了水稻實驗身上。
同時。
每日也會抽時間上山。
值得一提。
識字班重新開課了,名義上是謝伯淵講課,實際上是謝令和。
因為,啟蒙書籍她都會了。
當然。
這隻是表麵上,實則謝伯淵會的,她都會。
秀才也稱得上知識淵博了。
學的內容,大類上分為六大類:經義、史書、文學、策問、法令、數學。
經義就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等,要求院試考生熟練背誦經典原文,並且能對其中經典的章節和句子進行闡釋和進一步發揮。
史書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曆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曆史背景。曆史書籍數不勝數,比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
文學包括詩詞、散文、駢文等等。要求考生具備一定文學素養,能夠創作詩詞、散文,並且有一定鑒賞能力,當然,通曉古今著名詩詞散文等是必須的。
策問是在院試中出現的一種問答題,主要是考察對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麵的理解和分析。這類題,需要考生根據考試的要求,寫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說到這裡。
寒門難出貴子就在於此。
達官顯貴,對於時事政治、法律、經濟了解途徑更多,甚至本身家裡長輩就任職這一方麵,有極大的優勢。
而寒門學子,學好基本的四書五經都不容易。
不過。
也不必絕望。
院試裡,策問占並不算太大。
法令考察考生對當朝法律製度的了解程度,需要考生掌握律條基本的原則、規定和實施方法。
畢竟。
科舉是選官的,除了少部分留在京城,大部分都要外放做父母官,判案乃是第一要務,當然得熟悉律法。
最後,是數學。古代早就有九章算術、九九乘法表,院試主要考察考生對幾何、算術的掌握水平。
總而言之。
謝伯淵自從綁定係統,背了不下五十本書了,謝令和也因此了解到,秀才的珍貴程度。
難怪,古時許多商戶人家喜歡把女兒嫁給窮秀才,這窮秀才的確是個人才。
言歸正傳。
謝令和主要教謝大山他們,他們基礎太差,還才學到《千字文》。
謝仲濟三人每日也跟著學習,但大部分都自己乾自己的。
謝令愛倒是十分認真,一點兒小差也不開。
……
一眨眼。
就到了月底。
謝伯淵每日早出晚歸,基本上除了吃晚飯的時候見一麵,都看不見。
謝令和知道他為何如此。
月試要來了。
五月三十。
謝令和什麼也沒乾,把自己鎖在屋子裡,心神連接了謝伯淵的副係統。
熟悉的書堂映入眼簾。
這日。
書堂的氛圍和以往都不一樣,學子們的神色也帶著嚴肅,不過,眾人總是往謝伯淵和白令行方向看。
白令行一臉倨傲,仿佛根本不把謝伯淵看在眼裡。
而謝伯淵神色淡然,仿佛月試輸了就要離開學堂,永生不能科舉的人不是他一般。
喜歡穿成反派長姐後,我統管全家請大家收藏:穿成反派長姐後,我統管全家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