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湛藍海,千艘遠行船。
浮雲映澄水,滾浪耀金光。
烈日炎炎,炙照著無垠的海麵上,遠方的島嶼漸漸變成了小黑點,隱沒在黃海臨近渤海的海域上。
巍峨高大的“鯤鵬”一號海科船,迎風破浪航行在黃海中北部海區進行著細致的海洋綜合科考工作。然後,再一路朝著西南方向的煙台港駛去。
煙台,古代時稱為芝罘,因為7000年前罘灣隨著地質史上的最後一次海侵海退後而初具雛形,其地勢地形類似一株靈芝,故而古代的人們逐漸地把此地稱為芝罘。現在的煙台市境域在古代屬於萊國,海洋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煙台就已經成為了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唐代初期開始,煙台被古登州管轄,是“八仙傳說"的緣起地和全真教的發源地。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了防禦倭寇侵擾,明朝政府修建了奇山守禦千戶所俗稱所城,並在所城北側的小山上修建了狼煙烽火台,發現敵情後就點燃狼煙,這座小山因此得名為煙台山,於是就有了煙台這個城市名稱。
海洋既是一個國家走向世界各地的一個重要通道,又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經濟與他國互通商貿的重要形式。
一個國家的興衰發展史從某一個角度如海洋方麵來看,也是其綜合國力在海洋領域上的實力大比拚。
任何國家想要真正強大起來,隻有走向強海之路,尤其是擁有海岸線的國家,隻有在海洋方麵上真正強大起來,才不會被其它不友好的國家從海上打開缺口而造成損害。比如煙台這個港口的興起便是從清朝那段屈辱的曆史開始的。
煙台,是因明代政府防禦海上倭寇而得名的,到了清代因為那場屈辱的鴉片戰爭被西方英國這個強盜國家從海上武力攻破海防而造成外國勢力入侵,最後才淪為西方列強強占的一個對外通埠的港口。
清代晚期,隨著海上漕糧運輸的發展,煙台成為一個商貿、航運、手工業、漁業興旺的北方重要海港。但好景不長,1840年6月28日英國對華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先後經曆了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從海上登陸攻陷京城的屈辱曆史。從那開始後喪權辱國割地賠銀的眾多賣國條約,便讓中國從此陷入到了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
1858年清朝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將山東地區隻開放了一個通商口岸登州蓬萊,後來因為登州水城港口水淺,並且沒有船舶避風場所。於是又東下,選定了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良港灣的煙台,取代了登州。這標誌著煙台開始對外開埠,也揭開山東與世界往來的序幕。就這樣,煙台便從一個原本是運輸漕糧的國內港口變成了西方列強從中國掠奪資源和財富的屈辱港口。1861年煙台港正式開埠,自此變身為一個邁向世界的商貿口岸,是當時中國北方三大通商口岸之一,並創建了中國的第一所現代大學登州文會館。
1862年,在煙台開埠後,先後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十七個國家相繼在煙台山上和山麓及其周圍建立了大使館、洋行、銀行等辦事機構,成為一個繁華的航運港口,展現出巨大的海上航運吞吐能力。
隨著港口貿易的興盛,煙台形成了以太平灣為經濟商業中心,整個城市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平灣附近的朝陽街、煙台山一帶高樓林立,商鋪群集,逐漸與奇山所城、天後官這兩個老煙台居民區相連,至此,一個全新的煙台城區終於誕生,開啟了百年繁盛史的序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煙台這座港口城市才真正收歸到人民的手中,從此才煥發出新生的興旺發展繁榮昌盛的活力。
煙台這座濱海港口城市,因海而建、因海而興,又因海而蒙受過一段屈辱的發展史。因此,隻有牢固地守護好一方海域並建設和發展好海洋各項事業;在發展好海洋經濟的同時,要打造出非常強大的綜合海防實力,才能確保國家真正的安全,從而免受其他外敵的再次侵犯。
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的目的,不僅僅隻是為了發展海洋經濟、勘測海底地質狀況、海底礦產資源、了解海洋生物資源和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打造出牢固並強大的海上防禦力量提供安全保障。
午休過後,海洋科考的早班人員又繼續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儘心儘力地工作著,“東方龍”係列潛深器仍然在廣闊的黃海中部深處執行著各種海洋科考的任務。
浩瀚無垠科考路,灼日炙烈海麵風。
乘風破浪鯤鵬號,赤誠報國丹紅心。
潛龍坐在船舶上的中央設備控製室裡密切地關注著“東方龍”係列ai仿生軟體變色潛海器傳回的黃海中部海洋區域的各種圖像和數據信息。
清澈湛藍的黃海中,在燦奾夏日的映照下,海水的能見度特彆好,能夠看到在約二十一米深清湛的海水裡,各種魚類上下暢快地歡翔在海洋中,熱鬨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潛龍他們此次航行在黃海中部這一片海域,遇上了這麼一個好天氣,能夠清晰地看到海水裡二十一米深度以上的各種海洋生物的狀態,確實是難得一遇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